马原练习题核对后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原练习题核对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D.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

8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83.主要矛盾是指()

A.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B.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矛盾

84.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B.事物的量

C.事物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8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8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87.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8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9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段话说明了(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9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9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93.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辩证形式B.形式和状态 C.方向和道路D.源泉和动力

9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A.先验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经验论的观点

95.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客观的B.有限的 C.可知的D.相对的

96.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地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D.能动的不断的发展的活动

97.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当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98.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性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答案:

1.D 2.C 3.B 4.C 5.C 6.C 7.D 8.C 9.C 10.C 11.A 12.D 13.A 14.D15.D 16.B 17.D 18.B 19.A 20.B 21.C22.C 23.B 24.A 25.B 26.D 27.C 28.B 29.D 30.B 31.D32.C 33.D 34.D 35.B 36.D 37.A 38.D 39.C 40.B 41.D 42.C 43.D 44.D 45.C 46.C 47.C 48.C 49.C 50.C 51.B 52.B 53.D 54.C 55.B 56.D 57.C 58.B 59.C 60.B 61.B 62.B 63.C 64.C 65.D 66.A 67.C 68.D 69.B 70.C 71.D 72.D 73.D 74.A 75.D 76.A 77.D 78.C 79.D 80.C 81.C 82.B 83.B 84.B 85.B 86.C 87.D 88.D 89.D 90.A 91.D 92.A93.B94.C 95.D 96.D97.C 98.C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

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B.意识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问题 2.哲学是()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D.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B.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D.具体科学对哲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人们感觉的复合 C.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5.下列属于物质现象的有() A.生产方式B.经济基础 C.梦中树D.引力场

6.下列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A.形象思维B.生命运动 C.商品观念D.城市建设规划

7.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规律客观性的问题

C.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D.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8.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的有()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是否变化发展的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9.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说法() A.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包含了合理因素 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

D.将客观世界只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10.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不依赖任何力量自身存在的世界 B.“绝对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C.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世界 D.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

1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 C.天下无心外之物D.人为自然界立法 1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富贵在天,生死有命B.理生万物,理是本也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D.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13.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是()

A.偶然性中包含着必然性B.必然性支配偶然性 C.偶然性表现必然性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14.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B.实在基础C.内部结构D.存在方式 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表现为() A.运动就是静止,静止就是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运动和静止不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中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7.下列哪些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工人炼钢B.渔民出海捕鱼 C.技术革新试验D.学生读书

18.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统一的

C.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19.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唯心主义还能继续存在,这是因为() A.唯心主义具有欺骗性B.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

C.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D.主观认识还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20.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有()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培根D.柏拉图 2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静中有动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22.哲学上的二元论()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是哲学上的折衷主义 2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体现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24.从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和本质来看()

A.意识是人脑的反射活动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人脑是意识的来源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5.实事求是体现了()

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

26.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两种存在的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客观时间空间的反映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27.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关于两者区别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纯系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意识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