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练习题核对后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原练习题核对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 ABC 2.BCD 3.BCD 4.ABC 5.BC 6.AB 7.ABC 8.CD9.ABCD 10.BCD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特点及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编写)

(薛吉生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关于 () 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的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 D.世界是可认识的

6.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和客观精神创造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三个局限是()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地、静止地和片面地看问题

1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1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3.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精神的

14.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A.主张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B.主张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认为人的精神是崇高的D.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15.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A.认为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D.认为世界是某种独立精神的产物 1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 A.存在 B.绝对观念

C.灵魂 D.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1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2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D.本质的可知性

21.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2.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来看() A.物质就是运动 B.运动就是物质

C.物质和运动不能分开D.物质和运动可以分开

2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D.主观唯心论

2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2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

2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0.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两种根本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31.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客观性B.永恒性 C.顺序性 D.不可逆性

32.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A.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相联系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

3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D.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4.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35.实践是()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