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动词重叠: AA式 看——看看 玩——玩玩 ABAB式 研究——研究研究 学习——学习学习 形容词重叠:AABB式 漂亮——漂漂亮亮 认真——认认真真

ABB式 绿——绿油油 红——红彤彤 A里AB 糊涂——糊里糊涂 古怪——古里古怪

量词重叠: 个——个个 条——条条 本——本本 五、简述汉语语法学史的历史分期。

(一)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989年—1936年):以《马氏文通》问世为汉语语法学建立的标志。

(二)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年—1949年):以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为划界标志,内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法革新讨论阶段,着重于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二是著书立说阶段,着重于汉语语法规律的探索,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论》三部传统语法著作相继问世。

(三)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1949年—1978年):以赵元任《国语入门》的发表为标志。

(四)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8年— ):以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出版为划界标志。 思考题

一、有人说,汉语没有语法只有修辞,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这种说法不正确。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语法构造,没有语法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如果没有语法,我们无法想象汉族人民是如何来进行交际的。当然它的语法构造比之印欧语来讲,显得比较隐蔽,就像一条地下河,比较难于发现和把握。任何一种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又是不可能没有修辞的,所以有丰富的修辞也是我们汉语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有人认为:汉语语法是一种“意合语法”,谈谈你的看法。

意义决定形式,所以,世界上任何语言在那都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印欧语有明显的以形统意的特点,看到了形态变化,就可以说明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汉语少用形态,就断言汉语是“意合语法”,好像汉语没有也不需要语法形式似的,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因为形态不等于形式,汉语存在大量的显性语法形式和隐形语法形式。印欧语大多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有表示数、格、时、体、态、性等的形态,而汉语的语法虽然不依赖于形态,但是,语序、虚词、重叠、轻重音等也是形式标志,可以有效的变现各种语法意义。比如“历史地理”有歧义,理解为偏正结构时,重音在“历史”上,如果理解为联合结构,则没有重音。再比如“我没有看第一本”、“第一本我没有看”、“我第一本没有看”,这三句话表面上好像差不多,有人就认为汉语没有什么语法制约的,可以任意组合,其实不然,因为,每句话的话题是明显不同的,词序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在语义和语用上产生差异。所以,说汉语是意合语法是不对的,对认识汉语语法特点是个误导。

三、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流行说法是:“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这种说法显然是站在印欧语的立场上,什么叫“缺乏”?是应该有而没有。如果从印欧语来看汉语,就必然得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么一个结论,而实际

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表现形式,特点也是跟其他语言相比较得出的,所以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果站在汉语的立场上也可说印欧语缺乏语序、虚词、重叠等的说法。这种表达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汉语有特殊的助词系统,如体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吗、啊)都是英语没有的。汉语较少形态变化,所以往往靠语序和虚词等来表现语法意义。比如在短语里,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名词中心语在后。“树叶绿”是主谓结构,“绿树叶”是偏正结构,意思不同。一些虚词表示偏正关系,如“的、地”;一些虚词表示并列关系,如“和、同、也”。 四、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语法学理论,你有什么看法?

目前的汉语语法学理论无论是形式语法、功能语法还是认知语法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我们的语法研究理论应该充分考虑到汉语语法的特点,应该在汉语语言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汉语特色的理论与方法来。

相对印欧语来讲,汉语语法的形式比较隐蔽,而且形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往往适应某些语法现象,却解释不了另外一些语法现象;形式往往不带有强制性,它不具备印欧语语法那样的“刚性”;相同的形式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形式很难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汉语语法研究可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并且致力于寻找对应的形式标记。

中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有注重语义的传统,这一研究取向特别重视语义对句法的决定性作用,是以语义分析作为其标志的,并且进一步进行认知的解释。这种“语义语法”理论,继承了吕叔湘、朱德熙等为代表的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遵循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语法研究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语法研究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以

及认知的解释性。

1.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就是找出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因为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的,双方的语义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

① 很有思想 很有水平 很有激情 ②*很有房子 *很有桌子 *很有衣服

这两组语例,都属“很+有+N”结构,①成立而②不成立,这主要是因为“很”作为程度副词,它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也都具有程度义。在上面语例中,“思想”等为抽象名词,具有程度强弱的可能性,“有思想”、“有水平”、“有激情”等都属主观评价,表示抽象属性,这都是有程度义的;而“房子”等具体名词,不可能有程度的属性,“有房子”、“有桌子”、“有衣服”都属客观陈述,表示具体存在,这都是没有程度义的。因而前者能与“很”组合,后者不能与“很”组合。

2.语义对句法起决定作用,但是,一旦句法结构形成,也会对语义起反制约作用。不妨以副词“才”为例:

③八点钟才起床(时间晚)——起床才八点钟(时间早) ④六十分才录取(分数高)——录取才六十分(分数低) ⑤三十岁才结婚(年龄大)——结婚才三十岁(年龄小)

可以看出,不管原来的时间、分数、年龄是多少,只要进入“X+才+Y”中X的位置,就必然表现出数量“大、高、早?”的倾向,只要进入“X+才+Y”中Y的位置,就必然表现出数量“小、低、晚?”的倾向,这充分表现了句法结构对语义的强制性。 3.除了从语义、句法方面对一个语法现象进行描写外,我们还要探讨语用的选择性和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