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9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12219综采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工作阻力:2446~2819 KN;

初 撑 力:1907~2198KN; 支架强度:0.41~0.48MPa; 泵站压力:31.5MPa; 3)支架选型的验算: P<工作阻力

即:1245kN<2446KN;

故所选用ZY2800-09/21型液压支架符合要求。 3.1.2支护设备、材料选型

1)根据上述计算,决定选用ZY2800-09/21型液压支架控制顶板,超前支护采用内径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3m π型梁作支护材料。

2)基本支架数:122÷1.5=81架。(因机巷沿空留巷故少安设1架支架)共计80架。 3)备用材料:单体液压支柱60根,木料100根(采用直径≦150mm的圆木或直径≦200mm的半圆木),楠竹跳板400块,π梁、铰接顶梁各30根。

3.1.3支护配套设备。

工作面采用2台BRM-125/31.5C乳化液泵供液,泵站位于122回风石门风门以里100m处,乳化液采用φ32mm高压管铺设至工作面供液。

3.2 工作面顶板控制

3.2.1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工作面采用ZY2800-09/21型液压支架控制顶板,相邻支架中心距为1.5m,最大控顶距5.4m,最小控顶距为4.8m,放顶步距为0.6m;机头预留支架段采用L=3400mmπ梁、L=1200mm铰接梁架设“三对六梁” 、“一梁二柱”、“一梁一柱”和密集支柱联合支护顶板。

2)泵站压力为31.5MPa,液压支架初撑力为1907~2198KN,额定工作阻力为2446~2819KN。

3)工作面采场要做到“三直一平、两畅通”,即支架、溜子、煤壁三直,工作面底板平,工作面机风两巷的出口要畅通。

4)移架方式

第 13 页,共48页

采用本架操作,滞后于机组后滚筒15m-20m逐架进行移架。 (12219上工作面采场平面、剖面图)见:附图三 3.2.2特殊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工作面初采及初次来压的顶板控制:

(1)加强顶板动态监控,一旦发现有来压征兆,必须及时撤出工作面的所有作业人员至安全地点。

(2)加强对供液系统的检查、维护,确保供液压力不低于30MPa,支架初撑力达到1907-2819KN,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3)强化对支架立柱及安全阀的检修,确保顶板压力超过支架额定承载能力时,支架能够自动降架卸载,以防止支架活柱受损。

(4)初放期间,及时调整支架立柱,保证活柱伸缩量≦300mm,以防止出现“死架”现象。

2)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控制

(1)采面过断层或顶板破碎时,割煤后及时跟机拉架护顶,确保端面距≤340mm,且前端接顶严实,以防止发生端面冒顶事故。

(2)采面过断层薄化带时,采用挑顶或卧底的方式使采高不低于1.5m,保证支架活柱伸缩量≦300mm,以防出现“死架”。

(3)强化对机、风巷超前单体支柱初撑力的管理,确保初撑阻力不小于90KN。 (4)当采面液压支架底座陷底,移架时先在支架顶梁下支设1~2根长度适宜的单体支柱,再缓慢降架将底座适度上提,且在底座前端用坑木垫底,最后将支架前移到位,并升架支撑顶板。

3)周期来压及过巷

(1)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如遇周期来压,则在周期来压期间对机、风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π型梁或者铰接梁进行加固支护。

(2)工作面过风巷顶抽巷顶板管理(另行补充专项措施)。 4)工作面末采的顶板管理(另行补充专项措施)。

3.3 机巷、风巷及端头顶板支护

3.3.1工作面机巷、风巷超前支护

1)风巷从采面煤壁线往外0~10m段,采用π型梁配单体液压支柱沿走向架设双排

第 14 页,共48页

“一梁三柱”抬棚支护;从采面煤壁线往外10~20m段,采用π型梁配单体液压支柱沿走向架设单排 “一梁三柱”抬棚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按1.0 m柱距布置。

2)机巷从采面煤壁线往外0~20m段,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L=2800mm的11#工字钢,沿巷道走向方向按照800mm的排距沿倾向架设“一梁二柱”抬棚支护,所有的支柱必须打在一条直线上;支柱与砌墙之间采用排材进行背接。

3)机巷架设的“一梁二柱”抬棚支护推进50m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果巷道压力不大,可以对抬棚支护由里向外逐架回撤,要求回撤的抬棚距砌墙施工距离不得小于50m,如机巷沿空留巷段压力显现明显,届时另行补充加固支护措施。

3.3.2工作面上下端安全出口的支护、管理

1)上端头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L=3.4mπ型梁沿风巷走向架设一梁三柱抬棚支护,排距800mm。

2)下端头支护:工作面下口从煤壁起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L=3400mm的π梁沿机巷走向架设“三对六梁”抬棚支护,每对工字钢间距200mm,错距600mm,每对工字钢排距750mm,如遇顶板破碎,必须采用跳板或木料背接严实。

3)上下端安全出口高度不低于1.8m,人行侧宽度不低于0.7m。 4)风巷护巷支护滞后于工作面放顶线的距离不得大于1.5m。

5)机巷沿空留巷,混泥土砌墙施工未完成时,支护材料不可回撤,遇到顶板破碎地区,需用π梁配液压支柱加强支护。

6)风巷支护体回撤,当顶板压力小,且完整可靠时,采用人工回撤风巷的支护材料,使用单体支柱配40T链子时,必须将链子用螺栓扣紧稳固后(扣链位置根据现场定),在远距离(安全点处)进行注液操作;当顶板压力大或顶板破碎松软时,必须采用回柱绞车进行回撤。

3.3.3支护材料的使用数量和存放管理 1)ZY2800-09/21型液压支架80架。 2)内径100mm单体液压支柱120根。

3)备用材料:内径100mm单体液压支柱60根,木料300根(采用直径≦150mm的圆木或直径≦200mm的半圆木),楠竹跳板300块,备用材料堆放在距工作面上下出口100m处,堆放整齐并挂牌备用。(12219上工作面、机巷、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 见附图七。

第 15 页,共48页

3.4 沿空留巷

12219上机巷采用规格为500mm×200mm×200mm混凝土块施工沿空留巷墙体,按照测量施放中线牵线砌墙,砌墙宽度为500mm、砌墙高度为接顶,砌墙迎山角为15°,各混凝土块间采用水泥砂浆错缝砌筑,要求混凝土块接顶、接底严实,保证施工后,巷道净中宽为3000mm;混凝土砌墙与巷道接顶处采用木楔子背接。

3.5 矿压观测

3.5.1矿压观测内容

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3.5.2矿压观测方法

1)在工作面每架支架立柱上设置一个压力表。 2)工作面每天观测一次观测线处支架的矿压数据。

3)观测数据必须每周做一次曲线图表并组织认真分析后,上报公司相关部门。 4)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并将其填入班评估《采面顶板压力观测表》,数据必须清楚。

5)矿压观测发现矿压有异常变化时,必须立即汇报队和调度室,队技术员立即到现场查明原因,制定处理措施进行处理,有重大问题时必须立即通知相关科室技术负责人、副总以上领导到现场察看,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生产系统

4.1 运 输

4.1.1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1)运煤设备及装载方式

工作面采用SGZ-764/320刮板运输机进行运煤,机巷布置一台SZZ764/160型桥式转载机进行装载,通过DSJ63-100/63/2×75带式输送机进行运煤。

2)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机巷材料运输通过矿车运送至皮带尾再人工转运至工作面,风巷材料通过SQ-80无

第 16 页,共48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