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2江苏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带目录权威发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2007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 D 7、A 8、C 9、D 10、B 11、A 12、C 13、C 14、A 15、 A

二、填空题

1、气氛热烈2、教师的教学目标 3、个体实践活动 4、评价 5、专业人员 6、课外辅导 7、社会 8、京师同文馆 9、教学 10、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11、演示法 12、认识的交往性 13、动之以情 14、人身权 15、教育性 16、择业指导 17、地方课程 18、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 19、过渡性 20、民主的

三、简答题 1、P29-30 2、P54-56

3、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0)

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10)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P102)

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四:论述题

1. 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

2.(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008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A 4、A 5、C 6、A 7、 A 8、C 9、C 10、D 11、A 12、B 13、D 14、A 15、C 二、填空题

16、近代学制 17、洛克 18、学记 19、自然性 20、评价作用

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受教育权 23、研究能力 24、相互促进的关系 25、学校课程 26、社会中心课程 27、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8、成果 29、课外辅导 30、测验的效度 测验的信度 31、 学生已有水平 32、体谅模式 33、 共同生活的准则 三、简答题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35、(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6、目标体系、自控式管理方式,利用制定目标进行管理。 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2)

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P67)

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四、论述题

39、答: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2009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DBAD BBCCC BBAAA 16-35题目答案

京师同文馆 遗传素质 创新精神 终身化 精神文化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传统教育学P18(上课强调的) 互补 间接 了解学生 演示法 评价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 学校课程 多样化 教学 动之以情 班级授课制 班级 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37.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那些改变。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教学策略专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

(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40.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几种?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3)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

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

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到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如果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以依次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

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3)课程目标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

(4)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总之,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行政部门确定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工作者要考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 42.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声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巨大动力。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了解所学习榜样的身世,艰苦奋斗的经历,伟大卓越的成就,崇高光辉的品德,特别是了解那些感人至深,令人起敬佩之处,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爱慕、敬佩之情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2010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D2D3C4D5B6D7C8A9D10D11B12A13C14D15B 二 填空题

16互补性 17班杜拉 18判断力 19道德行为 20德育目标21 22学生年龄特征

23感知 24评价 25班级授课制 26 27评价作用 28人力资本理论 29教师的教学目标30全面发展 31教育能力 32迁移性原则 34教育者的示范 35内发论 三 简答题

36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 学校教育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7.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8.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构成。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以下一个方面。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9.简述对学生进行奖励与处分的基本要求。

1公平、正确、 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