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江苏省十二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精)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5-02江苏省十二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承受能力,加重富营养化。1997年苏南太湖地区精养鱼塘向水体排放的COD Cr、TN、TP量分别为2758.5t、3739.7t、407.3t,等标排放量分别为183.9t、3739.7t、4072.9t,等标污染份额分别为2.3%、46.8%和50.9%,由此可知,精养鱼塘排出的污染物TN、TP对水体的危害性相差不大,COD Cr对水体的危害性较小.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精养鱼塘对水体的等标污染量分别为4294.9t、1125.9t和2575.8t,所占份额分别为53.7%、14.1%和32.2%。

3.6 内源负荷

湖泊底泥中营养元素的释放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内源污染。它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释放量的大小受到湖泊底层溶解氧的状况、温度、pH值、生物状况、风浪扰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来自各污染源的含磷有机物有很大一部分会依附在水中悬浮粒子的表面进入湖泊水域,在扩散、净化过程中下沉到底部,蕴涵在常年累计的底泥中。因此,湖中水质的优劣,不仅受到外源污染的直接影响,还会受到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从我国部分湖泊底泥释放N、P量测定结果来看,单位面积N、P释放量的大小,与底泥中N、P含量基本上相一致,有的湖泊释放量虽不大,但因所释放出的N、P物质能及时被水生植物吸收,使底泥的化学反应朝着释放方向进行,因而尽管其释放浓度不高,但仍然很有效地使水生植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起来,促进水体富营养化发展。

4. 江苏省湖泊污染控制建议

鉴于江苏省主要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的现状,要对全省湖泊进行有效防治,应综合考虑技术、监管等多种手段,系统防控,具体建议如下:

4.1制订以控源为主的总体战略方针

湖泊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大量流入湖泊所致,从江苏湖泊污染源来看,氮磷等营养物主要还是通过入湖河道进入湖体,通常可占到污染物总输入量的50%以上。如淮河及其他河流输入洪泽湖的TP占总输入量的8l%,TN

也占80.2%,居明显优势。太湖虽然污染物来源较多,但河道入湖氮磷来量也分别占到70%左右。这就决定了在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中,应当贯彻以控源为主的战略方针,在严格控制点源污染的基础上,努力控制面源污染,大力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为此,应重视对现有排污企业的管理,加强污水深度处理,完善中水回用机制,以循环经济理念,坚持不懈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同时,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尤其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以有机农业、精准农业促进和保障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

江苏的污染源控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特殊的地形地貌特点决定了江苏湖泊必然要承接来自上游的污染,而且江苏湖泊与周边的河流间的往复交换,交互污染现象十分普遍,湖泊的自净能力差、环境容量小,这也是江苏污染控制对环境质量改善作用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控制,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江苏湖泊、河网地区的环境容量,根据湖泊、河网的特点,制定科学严格的排放标准。

4.2 加强湖泊各功能区的生态修复重建

湖泊水环境功能区大致分景观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等,各区域水环境功能都是不同的,因此要依据各功能区的特点以及水环境质量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重建。尤其要加强饮用水源区的生态修复重建,以优良的生态系统保障优质的水源。

4.3 健全饮用水源地预警应急体系

湖泊饮用水源地突发性事故日益增多,饮用水源地湖泊(如太湖等水质恶化,安全预警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太湖、洪泽湖、固城湖、阳澄湖等均具有饮用水源功能湖泊的环境安全,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设立警示标志,建设水源涵养森林及人工湿地,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对一些已列为备用水源的中小型湖泊,应按照饮用水源地要求予以保护。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具有饮用水源功能的湖泊均需制定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

4.4建立全省湖泊信息系统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加剧,湖泊的资源、生态与环境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列入全省湖泊名录的多数小型湖泊没有环境现状资料,对制定湖泊的污染控制和合理利用方案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全面开展全省主要湖泊调查,建立湖泊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系统信息网络,以太湖、洪泽湖一南一北两大湖泊作为全省湖泊环境保护的重点,编制太湖、洪泽湖污染控制规划,其中将滆湖、长荡湖、阳澄湖、淀山湖等列入太湖污染控制规划,将骆马湖、宝应湖、邵伯湖、高邮湖纳入洪泽湖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湖泊的特点,对湖泊水环境问题进行定量的目标管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湖区水环境改善的目标、污染物来源途径,当前的污染现状及湖区社会经济条件,随时提出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为湖泊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4.5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协调流域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江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水环境质量退化,满足功能要求的水资源相对不足,出现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同时,用水量大、排放量,也是污染控制的难题。

因此,以循环经济的理念,降低水资源使用量(减量化,加强中水、尾水循环(再循环、再使用,不仅强调水量的循环,而且要强化水体中污染物的循环。如强化居民小区用水循环,强化中水尾水回用,一些重要的湖泊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后进入小区的绿化浇灌系统,进一步净化和利用中水尾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同时,逐步研究推广城镇中水尾水回用技术、工厂中水尾水回用技术,减少排放,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6 加强全省湖泊的环境统筹整治

对于全省各个湖泊呈现的不同环境问题,针对性开展综合整治。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滆湖、骆马湖、太湖等湖泊,主要通过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污水深度处理、强化面源治理等手段,降低氮磷污染物入湖总量,确保水质有所改善。对于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的洪泽湖等湖泊,则要紧密结合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大

治理力度。对于水质恶化的饮用水源地湖泊尚湖等,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治理力度。

区域统筹开展跨界湖泊综合治理。太湖、洪泽湖、淀山湖、微山湖、石臼湖均位于省界交界处,管理上各自为政,湖泊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控制缺乏统一的控制,造成湖泊的生态环境得不到切实的保证,引起跨界污染纠纷,因此对该类湖泊的环境综合整治必须打破行政界限,制定统一的方案和标准,开展区域联合治理行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湖泊室.江苏湖泊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 王苏民,竇鸿身主编.中国湖泊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 竇鸿身,姜加虎主编.中国五大淡水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89-125.

[4] 黄漪平主编.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2-184.

[5] 杨桂山,王德建.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9-117.

[6] 朱松泉,竇鸿身.洪泽湖[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

[7] 余宁,朱成德.过水性湖泊——骆马湖规模化养殖及生态渔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88-217,224-225.

[8] 张卫星,靳一兵,于仲华,等.长荡湖水环境现状及控制措施[J].环境工程,2002,20(2:64-6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