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上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CD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两者并无“谁为基础”一说,A错误;学习过程中,无意注意不能长时间保持,需要有意注意来维持,但是如果一直使用有意注意,学生又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两种注意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BD正确,E错误;

7两个学生在争论“鲨鱼属于鱼类还是哺乳类”时,甲说“鲨鱼和其它鱼类一样生活在水中,所以属于鱼类”;乙说“之前在电视中看到过,鲨鱼和海豚一样,是胎生,所以应该是哺乳类” 甲无法反驳。随后,甲乙共同查阅资料发现鲨鱼属于鱼类。 对于甲乙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甲的回答体现了其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B.乙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更加稳定和清晰 C.甲无法反驳的原因是其新旧观念可辨别性不足 D.两个学生都是通过知识迁移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E.乙运用了具体形象思维来帮助回答问题 ACD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相关知识点。甲利用“生活在水中”这一特点判定鲨鱼属于鱼类,表明其认知结构中有可利用的知识点,A正确;乙的记忆存在错误(鲨鱼和海豚并不一样,也并非胎生),表明其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不够稳定、清晰,B错误;甲对于乙的说辞无法反驳,因为其已有观念和乙的说辞产生了混淆,新旧观念可辨别性不足,C正确;甲乙两个学生都在利用已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判断,都是知识迁移,D正确;乙说“鲨鱼和海豚都是胎生的”,这是抽象思维,而非具体形象思维,E错误。故本题选择ACD。 8下列人物和理论对应不正确的有( )。 A.罗特--控制点理论 B.维纳--完形顿悟理论 C.阿特金森--动机归因理论 D.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 E.德韦克--成就目标理论 BC

正确搭配应该为: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科勒—完形顿悟理论,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故BC错。

9上初三的杨浩对班主任说:“我上个月满了18岁,我想出去打工挣钱不读书了。”但班主任拒绝了他的退学申请。针对此举,下列说话正确的有( )。 A.杨浩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退学打工 B.接受义务教育是杨浩的权力,也是他的责任 C.杨浩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教育申诉 D.杨浩不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 E.班主任应当依法保证杨浩完成义务教育 BDE

10某小学的课堂上,甲乙两同学打架,张老师未及时制止,导致甲打伤了乙,此事件应该承担责任的有( )。 A.甲同学 B.甲的监护人 C.张老师 D.学校 E.乙的监护人 BD 四、案例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资料】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上,王老师先问学生平时是如何吹气球的,学生们议论纷纷,王老师接着将一些液体倒入气球中。系紧球口并晃荡,这时奇迹发生了,气球逐渐膨胀,最后被“吹”得胀鼓鼓的,此时王老师揭穿谜底,倒入的是白醋和小苏打。

然后王老师给每组学生一杯白醋和一小杯小苏打,让学生观察两种物质,并记录其特点。在此过程中,有学生不小心弄洒了杯中的白醋。王老师就强调“要按规矩来,不要碰倒了杯子”,并说可以眼看、手摸、鼻闻,观察结束后,学生汇报,王老师提点评,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结论用PPT展示给学生看。

接下来,王老师要各小组讨论小苏打和白醋应该如何混合以及混合后还要做什么,在王老师讲的过程中,有学生想将小苏打倒入白醋中,被王老师制止。讨论结束后,王老师要两个学生上台汇报讨论结论,其他学生大多在摆弄小苏打和白醋。

统一实验程序后,开始小组实验了。王老师要求学生取小苏打放入白醋中,仔细观察变化,并且记录下来,五六分钟后,王老师要学生回答实验结果,学生一致说,看到了“大量气泡产生”,但有的学生说还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的说小苏打是分几次加入的,有的在加入小苏打后还去闻气味。有的说气味像是洗衣液,有的说和发霉的面包差不多,有的说只闻到醋味,王老师解释说,这是大家加入小苏打的量不同导致的结果。王老师开始提问:“大家说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学生都说是CO2。王老师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A说:“我看到一本书上说,能让人头晕的气体就是CO2。”王老师说不一定。学生B说:“我看到的现象很像打开雪碧的样子,冒出的气体就是CO2。”学生A又补充说:“柠檬酸是白色的重要成分,小苏打里有碳酸氧根,与白醋反应就会生成CO2。”王老师一再强调不要先入为主,争论结束后,王老师做演示实验,将一根点燃的细木条夹着放入一个空杯中,木条继续燃烧,在将其放入小苏打和白醋反应过的杯中,木条就立即熄灭。有学生大声说:“是CO2,因为CO2能隔断空气。”王老师说也不一定,又做第二个实验,在一个杯子中放高矮不同的两根点燃的蜡烛,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倒入蜡烛燃烧中的杯中,这时下课铃就响了,实验还没做完。

1.对于王老师的这节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王老师在导入环节创设的情境意在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 B.王老师的提问建立在教师演示、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既有反问,也有点拨

C.在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知识的过程中,王老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控

D.在学生根据先前的知识回答出反应产生的是CO2时,王老师强调不一定,由此引发的辩论是必要的

E.王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创设情境——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讨论——制定试验计划——观察混合时的现象并讨论 ACD

材料中的王老师采用实验导入,意创设了情境,意图在于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A正确;王老师有反问,但是没有点拨同学,这也正是他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控的体现,所以B错误C正确;学生知识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差异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学生对为什么气体是CO2的辩论是必要的,老师应该进行点拨和引导,D正确;E选项错在第二个环节少了“记录”,最后一个环节也少了“记录”。对于一堂化学课,记录现象和数据是尤为重要的。

2如果你是王老师,将如何实施这堂课?( )

A.加强课堂管控,严格实验要求与程序 B.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气体知识掌握的程度

C.对学生的多次正确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以完成教学目标

D.增加师生课堂辩论和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减少学生观察的时间 E.在做第二个演示实验前,先让学生预测结果并说明理由,增强探究性 ABCE

ABE是明显正确的;课堂结束的时候,实验还没做完,老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那我们正确的做法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C正确;D选项错误在于,应合理分配辩论时间,动手做实验的时间以及观察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减少观察的时间。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3、4题

小兵上小学一年级时,是一个“问题学生”——上课惹是生非、 作业乱写乱画。班主任张老师为了解小兵的情况曾经与小兵的幼儿园老师进行过交流,幼儿园老师说小兵自控能力差,做事情不认真且屡教不改,并劝张老师不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张老师发现小兵是个聪明娃娃,在学他感兴趣的内容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对不感兴趣的内容他就不愿意听。另一方面,对有些问题,他会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且言之有理。虽然小兵经常不交作业,磨磨蹭蹭交来的作业也鬼画桃符,但仔细辨认,他写的内容基本是正确的。张老师又仔细观察小兵写字,发现小兵书写差不是态度问题,而是他的手部小肌肉发育滞后于同龄儿童。张老师几次找小兵交流,小兵自认为“我不乖”“我很烦人”“我真的写不好字”,张老师问:“你怎么这样看自己呢?”小兵说:“幼儿园的老师和我爸妈都这样说我啊。”于是,张老师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介绍了小兵的情况并请其他老师配合;在教学中,遇到小兵感兴趣的内容时,就多提问小兵,并表扬他爱思考;家访与小兵父母沟通时,张老师说小兵爱学习,进步很大,并有意让小兵听到;各科老师对小兵的潦草作业也认真批改,多写鼓励的评语。慢慢地,小兵变化了,一点一点地进步着,四年级时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3.针对此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小兵的转变,在于教师较好地运用了标签效应 B.张老师对小兵的教育遵循了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幼儿园老师对小兵的评价是一种内部的、稳定的归因

D.小兵长期处于“我不乖”的自我暗示中,这与幼儿院老师及家长的评价有关 E.张老师了解小兵采用了课堂观察、与其他老师为通以及与小兵交流、家访等方法 BDE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