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第26讲种群和群落教学案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26讲 种群和群落

知识内容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标志重捕法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5.环境容纳量 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试要求 a a a b 知识内容 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 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9.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10.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12.顶极群落的概念 考试要求 a a a a a a c a 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

1.种群的基本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

a.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出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b.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种群的数量就会减少。

③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年龄结构

①概念: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 ②种群的年龄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③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④意义: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 (3)性比率

①概念: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②比例关系: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1∶1。 (4)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①种群的分布型

1

a.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b.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c.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

②种群的存活曲线

a.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b.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__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c.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 (5)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①概念: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a.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

b.计算公式:N=M·n/m(N:种群总个体数;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2.种群的增长方式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实验原理: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影响。

②酵母菌计数方法: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③用比浊计(或比色计)测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2)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 项目 产生 原因 指数增长 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 逻辑斯谛增长 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其他生物制约的条件 起始阶段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特点 起始增长很慢,随着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 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当到达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3)环境容纳量(K) ①含义: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②变化:种群数量高于K时下降,反之,则上升。 ③实质:是种群在特定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2

3.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②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指数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

③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2)实验流程

①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

②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养,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③观察并计数——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 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

④重复②、③步骤——连续观察7 d,统计数目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⑤绘图分析——示出来,得出酵母菌 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4.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1)种群的数量波动

①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②原因?

?环境条件的改变?

(2)类型 类型 非周期 波动 周期

实例 欧洲灰鹭 东亚飞蝗 北极旅鼠 原因 气候原因 气候变化 食料植物周期性短缺 3

波动 棕背 与红松球果产量有关 涉及食料植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 雪兔和猞猁 外源性调节因素:气候(温度、湿度)、食物、??

(3)调节因素? 病源物、寄生物和捕食等

??内源性调节因素:领域行为和内分泌调节

[基础诊断]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3)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4)性比率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7)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被再次重捕的概率减小,由此将会导致被调查的种群的数量较实际值偏小(×)

(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9)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10)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11)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12)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调节的(√)

[教材热考拾遗]

(必修3 P71“活动”改编)如图表示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至60 h时,增长率最大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