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管理会计学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管理会计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假定C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无限制,D产品在市场上最多只能售出15000件。 要求:为长江公司作出C、D两种产品产量的合理安排决策。 答 摘 要 c产品 单位边际利润 8 单位产量所需定额工时 单位定额工时创造的边际利润总额 20(工时) 8/20=0.4 d产品 4 5(工时) 4/5=0.8 结论:因为D产品单位工时创造的边际利润比C产品高一倍。所以应首先安排生产D产品,但D产品最大容量只有15000件,那么多余的生产能力25000工时[100000-(5×15000)],安排生产C产品1250件(25000/20)。

最大边际利润=(4×15000)+(8×1250)=60000+10000=700000(元)

三、开元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损益表如下: 销售收入 直接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 变动销售管理费用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销售成本合计 净利润 A产品 4 000 900 800 700 1 100 600 400 4 500 (500) B产品 6 000 800 700 600 1 000 900 600 4 600 1 400 C产品 8 000 1 400 800 600 1 600 1200 800 6 400 1 600 要求:在下列情况下,作出A产品是否停产的决策。 1、若A产品停产后,腾出的生产设备不能移作他用。

2、若A产品停产后,腾出生产设备可出租给其他厂,预计每年可获得租金净收入1800元。

答:1、A产品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多负担了1100+400=1500的固定费用,而固定成本是已经存在的不可避免成本,他与A产品的停产并无关系。因此,判断A产品是否停产关键看他能否提供了贡献毛益,如果提供了贡献毛益就不应该停产 A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4000-(900+800+700+600)=1000元, 所以A产品不应该停产

2、因为1000<1800所以A产品应该停产,将设备出租给其他工厂

四、中山工厂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联产品A、B、C三种,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 产量(件) 联合成本(元) 立即出售 的单价(元) 26 380 18 进一步加工 成本(元) 13 600 36 000 2 000 加工后出售 的单价(元) 48 490 25 A B C 800 400 200 8000 24000 2000 要求:作出各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 A差量收入(48-26)*800=17600 > 可分成本13600 ∴A产品应该进一步加工

B差量收入(490-380)*400=44000 > 可分成本36000 ∴B产品应该进一步加工

C差量收入(25-18)*200=1400 < 可分成本2000 ∴C产品应该立即出售

五、 收益情况如下: 单位:元 X Y Z 总计 13

管理会计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毛利 营业及管理费用 利润(损失) 100 000 55 000 45 000 40 000 5 000 72 000 48 000 24 000 22 000 2 000 40 000 25 000 15 000 20 000 (5 000) 212 000 128 000 84 000 82 000 2 000 其中,销售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占80%,营业及管理费用中的固定部分占90%。X的销量为1000件,Y产品的数量为1200件,Z产品为2500件。 要求:如果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是专属固定成本,营业及管理费用中的固定部分是共同固定成本,Z产品是否应停产?(请给出必要的计算和文字说明)

Z产品的TCM=40000-25000-20000×(1-90%)=13000 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是专属成本 所以也应该考虑在内! Z产品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多负担了的固定费用,而固定成本是已经存在的不可避免成本,他与Z产品的停产并无关系。因此,判断Z产品是否停产关键看他能否提供了贡献毛益,如果提供了贡献毛益就不应该停产 Z产品提供了13000的贡献毛益,所以不应该停产

六.兴皖企业2005年计划销售甲产品150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9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目标利润为完全成本的25%,要求按完全成本定价法确定甲产品销售单价。

完全成本定价法

产品价格=该产品预计单位变动成本+(预计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预计生产量 =该产品预计完全成本×(1+成本加成百分比) =(12+90000/15000)×(1+25%)=22.5元

七、某企业本年度计划生产甲产品2 000台,销售单价200元,单位变动成本140元。现有一公司向企业发出订单,要求订货500台,订单报价为每台170元。

要求:就以下情况分别作出是否接受此订货的决策。

1、 如果企业最大的生产能力为3 000台,剩余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2、 如果企业最大的生产能力为2 200台,剩余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

3、 如果企业最大的生产能力为2 500台,但追加订货需要使用某专用设备,该设备的成本为2 000元;若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生产能力可以出租,可的租金5000元。

4、 如果企业最大的生产能力为2 400台,追加订货需要追加3 000元的专属成本;若不接受追加订货,则该部分生产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以获得贡献毛益为4000元。 我自己理解的:

(1)因为订单报价17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140元/台,所以可以接受追加订货

(2)接受订货的话,生产能力是2200台,那么就有300台需要从年度计划生产的2000台中扣除的,本来不接受订货可以卖200元一台,但是接受订货的话是170元一台,所以产生200*300=60000的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相关收入-变动成本-机会成本

=170*500-140*200-200*300=85000-28000-60000= - 3000

拒绝接受订货的相关损益为0>接受订货的相关损益-3000,所以选择拒绝接受订货

(3)生产能力为2500时:不需要用年度计划生产的2000台弥补,不需要考虑那部分的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相关收入-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机会成本

=170*500-140*500-2000-5000=85000-70000-2000-5000=8000

拒绝接受订货的相关损益为0<8000 所以选择追加订货

(4)生产能力为2400台,需要从年度计划生产的2000台中弥补100台,产生100*200=20000的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相关收入-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机会成本

=170*500-140*400-3000-20000-4000=85000-56000-27000=2000 拒绝接受订货的相关损益为0<2000 所以选择追加订货 网上找的:

14

管理会计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八、某企业计划期预计生产并销售35 000件产品,上年每件产品价格400元,销售量28 500件。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在3.5元左右。

要求:确定计划期产品价格掌握在什么水平对企业最为有利。

解:P1=P×[1+(Q1-Q)/(E×Q)]=400×[1+(35000-28500)/(3.5*28500)]=400*1.065=426

该产品应上调至426元对保证完成35000件产品的销售量最为有利

第九章标准成本法

15

管理会计学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标准成本为(B )

A理想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C现实标准成本 D生产成本 2、目标成本的制订是(C )的主要表现

A事前控制 B日常控制 C成本控制 D反馈控制

3、在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中,当材料节约时应( D)

A借记有关差异账户 B贷记有关原材料账户 C贷记有关成本账户D贷记有关差异账户 4、直接材料用量差异的计算公式( B) A材料用量差×实际价格 B材料用量差×标准价格 C材料价格差×实际用量 D材料价格差×标准用量

6.由于实耗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引起的工资成本差异,称为( A ) A.人工效率差异 B.工资率差异C.生产成本差异 D.生产能力差异 7.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的分析类似于( A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8.在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时,其中的数量标准就是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用的直接人工工时,而价格标准则是指( D ) A.销售量标准 B.制造费用预算标准 C.生产状况标准 D.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9.最切实可行且接近实际的标准成本是( B )

A.基本标准成本 B.正常标准成本 C.平均标准成本 D.理想标准成本 10.人工效率差异账户的借方余额表明( B ) A. 标准工时超过实耗工时 B. 实耗工时超过标准工时 C.标准工资率和标准工时超过实际工资率和实耗工时 D.实际工资率和实耗工时超过标准工资率和标准工时

11符合现实的成本,职工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标准成本是: D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的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12、下列不影响人工效率差异的因素是( A) A、实际工资率 B、标准工资率 C、实际工时 D、标准工时

13、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称为(A ) A、开支差异 B、效率差异 C、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D、能量差异

14、一经选定作为标准成本,多年保持不变,称为( C ) A、理想的标准成本 B、基本的标准成本 C、正常的标准成本 D、不属于标准成本

15、如果标准工时为80小时,实耗100小时,标准工资率每小时5元,实际工资率每小时3元,则人工效率差异应为(C ) A、100元(有利差异) B、200元(有利差异) C、100元(不利差异) D、60元(不利差异)

16、一般说来,应对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应负责的部门是( B )。 A.生产部门 B.采购部门 C.劳动人事部门 D.计划部门

17、在成本差异分析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类似于( A )。 A.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D.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8、如果直接人工实际工资率超过了标准工资率,但实际耗用工时低于标准工时,则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的性质是(A )。

A. 效率差异为有利;工资率差异为不利 B. 效率差异为有利;工资率差异为有利 C. 效率差异为不利;工资率差异为不利 D.效率差异为不利;工资率差异为有利

19、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差异,按(A )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产品地方法。 A 标准成本 B实际成本 C预算成本 D成本差异

20、直接处理法下,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之反映(A )。A 标准成本 B实际成本 C预算成本 D成本差异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为计算预算现金支出的部分,需在计算时剔除的项目有( BC ) A.间接人工 B.沉没成本 C.折旧费 D. 间接材料 E.生产设备的日常修理费

2.在制定材料价格标准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ABC ) A.发票价格 B.商业折扣 C.运杂费 D.紧急订货 E.借款利息

3、材料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BD )

A进料数量未按经济批量采购 B因未能在折扣期内付款而放弃的现金折扣C购入质量低劣的材料 D运输途中的损耗增加 E人为的挪用和盗窃 4.产品标准成本的构成包括(ABCD)。

1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