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二单元单元优化提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二单元单元优化提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B.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 C.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 D.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

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社会根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战胜而强立”成为战国时期历史的主线。

2.《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 C.魏国的李悝变法

B.鲁国的“初税亩” D.楚国的吴起变法

解析:选A。注意题目中的“管子”这一关键信息,材料反映了管仲改革提高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使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3.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 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解析:选A。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是以保护封建土地制度来反对土地国有制的革命,故A项正确;奖励耕织、军功是发展经济和壮大军事实力的措施,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属于管理地方的措施,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4.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 )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解析:选C。商鞅所处的历史环境正值封建农业生产方兴未艾,农业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需要促进农业的发展,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而黄宗羲生活的历史时期正值明末清初,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原因是工商业获得一定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他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

5.观察下图,从秦朝威武雄壮的兵马俑方阵我们不难想象到秦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秦国军人英勇作战,主要是为了( )

A.结束割据混战,实现国家统一 B.赢得战争,避免被别国兼并 C.早日结束战争,赢得时代和平 D.赢取军功,获得爵位和田宅

解析:选D。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对普通士兵来说,爵位和田宅是最现实的东西,也是激励他们英勇作战的动力。

6.下表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的出身所做的调查

时间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这说明( ) A.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C.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 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

总人数 516 713 出身微贱的人 134 392 所占比例 26% 55% 解析:选D。材料反映从春秋到战国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出身微贱者所占比例上升,由此推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下层民众有了更多从事政治的机会,折射出了社会阶层流动频繁,故D项正确。

7.商鞅变法图强后,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这说明当时秦国( )

A.保留了浓厚的部落制度残余 B.宗法制基本遭到破坏 C.地处偏僻未受中原文化影响 D.血缘亲疏观念淡薄

解析:选D。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行按军功受赏的二十等爵制来鼓励秦

人勇猛作战,商鞅变法后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都体现出当时秦国血缘亲疏观念淡薄,故D项正确。

8.中国当代作家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大黄金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商鞅变法使秦国( )

A.出现迁徙与择业相对宽松的环境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解析:选D。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故D项正确。商鞅变法中的“什伍连坐”制突出对民众的控制,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加强控制,倡导法家理论,故A、B、C三项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桓公向管仲征询治理乡村的方法。管仲提出按土地肥瘠征收赋税,则百姓不会随意迁移;山泽依时令开放,则百姓不会随意侵用;土地均平,则百姓不会怨怼;不侵农时,则百姓富足;祭祀不夺牲畜,则牛羊增多。

——摘译自《国语·齐语》

材料二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拆毁房子。”“我要征收树木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我要征收牲畜税呢?”管仲回答说:“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桓公说:“那么,我依靠什么来管理国家呢?”管仲回答说:“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

——摘译自《管子·海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时期管仲的经济主张。(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8分)

解析:(1)从材料一“管仲提出按土地肥瘠征收赋税”可知,是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从材料一“山泽依时令开放”“不侵农时”可知,是及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从材料一“土地均平,则百姓不会怨怼;不侵农时,则百姓富足;祭祀不夺牲畜,则牛羊增多”和材料二中不主张征收房屋税、树木税、牲畜税,可知是保护民众经济利益;从材料二“管仲回答说:‘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可知,是主张盐铁官营。(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诸侯争霸的相关史实,以及管仲的改革主张,总结管仲改革的意义。

答案:(1)主张:按土地等级合理征收赋税;及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保护民众经济利益;主张盐铁官营。

(2)意义: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加速井田制瓦解进程或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农经济发展);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促成齐国国力增强,成为春秋首霸。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现在必须防止这种使自由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的情形重演。这,首先是通过普遍实行的措施,例如禁止缔结以债务人的人身做抵押的债务契约而做到的。……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公平公正社会秩序建立的措施。(6分)

(2)如何划分社会等级,往往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发展历程。试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分别是什么。(6分)

(3)对于创建公平公正社会,你从上述材料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解析:(1)梭伦改革,依据材料一“现在必须防止这种使自由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的情形重演”可知是废除债务奴隶制;依据材料一“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可知实行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依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是按军功授爵;依据材料二“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知是平均赋税。(2)梭伦改革,依据“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可知按照财产划分等级;商鞅变法,依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是按照军功大小划分。(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措施可知创建公平公正社会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等。

答案:(1)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财产越多权力越大。 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平均赋税。 (2)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划分等级。 商鞅变法:按照军功大小划分。

(3)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协调社会各阶层的矛盾。要优化社会公平标准,促进社会进步。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