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紧密的对应关系,它一方面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另一方面以生物地貌过程在响应海平面的变化。由于珊瑚礁堆积速率和海平面上升速率存在差异,珊瑚礁生态系统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可分为3种模式:两者相等时,珊瑚礁可始终维持在海面附近生长,可称为保持型;珊瑚礁堆积速率较大时,较深水珊瑚可逐渐进入浅水区生长,成为追赶型;当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大时,浅水珊瑚进入深水,停止生长,成为放弃型。以南海珊瑚礁岛屿为例,其堆积速率为2.06~3.33mm/a,大于地壳下沉速率(0.1mm/a)和海平面上升速率(1~2mm/a)之和,因此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不会导致南海珊瑚礁岛屿被淹没。当然,前提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不能影响到珊瑚礁的健康生长和正常的生物地貌功能的维持与稳定。

2.5 珊瑚礁海岸地貌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最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表层海水海洋酸化和海洋碳酸盐系统改变,影响某些最基础的海洋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严重影响到珊瑚礁等海洋钙质生物的钙化过程。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珊瑚礁中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尚不清楚。通过珊瑚礁中型实验生态系研究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抬升到2倍对大藻为主的珊瑚礁群落新陈代谢的影响,认为子安无干扰有限营养条件下,pCO2抬升使得钙化降低,但不影响净得有机生产力。有人认为pCO2的抬升可促进净生产力的增加,以此抵消碳酸盐矿物过度饱和程度降低和钙化速率降低的影响,但这种假说没有得到中型实验生态系研究数据的证实。也有学者认为。海洋酸化不一定那么可怕,沉积物碳酸盐会对海洋酸化起到缓冲作用,但是更多的学者表示怀疑。

3 我国主要的珊瑚礁海岸特点及相关分析

3.1 华南大陆珊瑚礁海岸

华南大陆广东、广西沿岸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沿岸浅水区不乏造礁珊瑚生长,但成礁的少,只见于雷州半岛西南岸和广西涠洲岛与斜阳岛的海岸,这些礁体都是在8~4kaBP的全新世中期桂州海侵、现代海岸轮廓基本奠定以来发育的。

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范围小,且不连续地出现。两广大陆岸线长4300km,若包括近岸岛屿则可达6400km。珊瑚礁发育岸线仅占陆地和岛屿岸线的1%,除涠洲岛礁体较大外,其他都很小,长度一般1~4km,宽度0.5~1km,厚度一般

5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不超过4m。华南大陆礁体均属于贴岸、背靠陆地或者岩滩,向海敞开的岸礁类型。在礁体微地貌单元上,岸礁一般分出平缓的少生长或不长珊瑚的礁坪和珊瑚丛生的礁前向海斜坡这两个单元。这些岸礁的礁体廉洁程度差,除了组成礁体主要骨架的造礁珊瑚个体外,尚有充填、连接骨架可黏结成礁的其他附礁生物,如珊瑚藻、多孔水螅体、海绵和贝类等,而已泥沙为主的陆源碎屑物质充填妨碍了礁体的胶结,且组成造礁珊瑚的种属较少,珊瑚个体生长也较小、低矮。

从大陆沿岸礁体分布范围不广,礁体小,胶结程度差,造礁珊瑚种属少等特点可知,华南大陆沿岸珊瑚礁海岸的形成过程受到制约,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冬季水温低于15℃,使得在强冷空气和寒潮南下的日子里部分珊瑚死亡;沿岸泥沙的输入,不仅影响了海水的透明度,遮挡了阳光使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和水温下降。悬移质颗粒也可直接堵塞珊瑚虫栖息的孔室,导致珊瑚虫的死亡。此外泥沙堆积会使得珊瑚被埋;在热带气旋和季风潮6级以上的大风,可使得广东近岸浅水区产生波高4~6m的波浪,冬季强劲持续的东北季风产生波高1.5~3m的波浪,面对如此强的水动力条件,枝状珊瑚不适宜生长,此外大风浪还能引起泥沙运动活跃,使珊瑚不能安居;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强烈的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如珊瑚生长区人为采挖、炸鱼、过度捕捞等行为对珊瑚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2 海南岛及南海岛屿的珊瑚礁特点

海南岛的珊瑚礁海岸以鹿回头地区的最为发育和典型。海南岛的礁体出了岸礁之外,还发育有离岸堤礁、离岸岸礁、澙湖岸礁,而南海大海中的礁体有环礁、台礁、堡礁、礁丘、礁滩和塔礁等多种类型。海南岛岸礁的礁坪规模较大,地貌形态复杂,也可再分出一些小单元,如礁后后缘发育的礁塘,礁坪上堆积的沙丘、沙坝,外礁坪和礁前沿切割的脊槽等。南海中的珊瑚礁礁坪上往往发育有灰沙岛,岛上常有沙坝、沙席、沙丘和洼地。南海中的小环礁,一般直径几公里至15~20km,大环礁(裙礁)礁顶(礁坪+澙湖)面积数百平方公里,水下大环礁的面积大者近1×104km2。此外,海南岛礁坪中见到的由多种珊瑚胶结在一起的礁块达10%~30%。南海诸岛珊瑚礁中由多种死珊瑚与贝壳固结在一起则很普遍,没有陆源泥沙掺和,虽然在海南岛的礁坪填充物中有陆源泥沙,但是含量不高,不太影响礁体的胶结。

6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3.3 台湾岛地区珊瑚礁分布和发育状况

台湾岛南部的恒春半岛沿岸、绿岛、蓝屿及小琉球海域都有比较完整的珊瑚礁发育;台湾岛东部海岸及澎湖列岛海域则仅在局部地区有珊瑚礁发育;例如台东县三仙台及莲花县石梯坪附近海岸发育有较好的珊瑚礁,其他区域则受到海岸地形陡峭、底质不稳定和河川注入的影响,而少有珊瑚礁发育,因此这些地区的珊瑚礁属于块状礁或斑礁的型态,澎湖列岛则在北回归线阴暗的海域,珊瑚礁发育较佳,以北的海域珊瑚礁大多呈斑礁的型态。台湾岛北部及东北部海域虽有珊瑚生长,但是由于受到冬季低水温、藻类竞争、生物侵蚀和物理作用的强烈影响,并无完整的珊瑚礁发育。

4 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人文系统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随着我国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着破坏性甚至毁灭性的生态压力。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以及人文系统相互影响的耦合机制的研究,探讨珊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以及研究其与社会、经济、人文系统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珊瑚礁既是一种生物地质体,又是一种特有的地貌景观。珊瑚礁坪常与其所靠的岬角基岩组成一种特别的地貌组合,对被蚀岸段骑着自然的保护作用。珊瑚也具有广泛的医药用途,如在角孔珊瑚中发现比一般强心剂强10~100倍的多肽化合物。另外,目前珊瑚礁最大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它是高产的、储量巨大的、潜在的新能源的产生地,从地质地貌的研究角度来看,珊瑚礁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闭条件。

鉴于具有以上多方面的自然和经济效益,加上珊瑚礁在我国南海北部的分布面积不多,显而易见,对于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行为应坚决制止,并对现存的珊瑚礁海岸加以重点保护,以有利于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人文系统的关系的研究和可持续发展。

7

珊瑚礁海岸的特征及其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1] Spencer T. Costal biogeomorphology [A]. Biogeomorphology [M] . Oxford: Blackwell, 1988.

255-318.

[2] C lark J R. Coastal Zone [M]. an agement Handbook. Boca Raton: CRC Press , 1996. 102

-105.

[3] 戴昌凤. 台湾地区生物礁及其生境[J]. 古地理学报,2010,12(5): 566-576.

[4] 丁登攀, 邹仁林. 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研究的概况、问题和前景. 生物多样性, 1995,

3(1):26-30.

[5] 王建荣, 张达景, 赵文智 等. 吐—哈盆地古水动力条件与油气聚集规律[J] . 石油与天

然气地质, 1997, 18(1):28-33.

[6] Toth J. Petroleum hydrogeology: a new basis in exploration[J] . World Oil, 1987, (49) : 8-50. [7] Bachu S, Underrschultz J R. Hydrogeology of formation waters , Northeastern Albert a Basin

[ J ] . AAPG Bullet in,1993, 77(10) : 1 745-1 768.

[8] Roberts W H . Deep water discharge: key to hydrocarbon and mineral deposits [A] .

Proceedings of Third Canadian/American Conference on Hydrogeology: Hydrogeology of Sedimentary Basins[C]. Baniff Alberta, 1985. 42-68.

[9] Birkeland C. Life and Death of Coral Reefs[M] . ITP, Chapman& Hall, 1996. 1-12.

[10] 赵焕庭. 南海诸岛珊瑚礁新构造运动的特征[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18(1) :

37-45.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