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课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八单元复习课——课文复习

主备人:崖头小学 秦绪放

一、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古诗两首》由《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组成。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选编这两首古诗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古诗,了解《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这两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二是从中感受牛郎、织女、嫦娥这三个神话中的人物。三是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兴趣。

《西门豹》选编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那里。

《女娲补天》选编目的: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夸父追日》选编目的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教材,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学习,必须统揽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认读、齐读等方式,正确认读文中38个生字和“管理、官员、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等词语。

2.复习《古诗两首》,会背诵两首诗以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复习课文《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

三、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以及传说的丰富的想象和神奇。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第八单元,第八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2、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

28.《古诗两首》《乞巧》(唐.林杰)《嫦娥》(唐.李商隐) 29.《西门豹》 30.《女娲补天》31.《夸父追日》

3、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愚公移山等 4、民间传说:西门豹、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四

大民间传说)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认读、齐读等方式,正确认读文中38个生字和“管理、官员、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等词语。

2.复习《古诗两首》,会背诵两首诗以及诗句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复习课文《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 三、复习提示(十分钟)

1、快速读课文以及课后生字。(1遍)

2、自由读背29课《古诗两首》中古诗、字词注释以及诗句意思。 3、自由读背30课《西门豹》、31课《女娲补天》中心思想、重点句子的体会。 四、检测

(一)字词

28. 乞 巧 霄 渡 屏 烛 晓 偷

29.淹 官 逼 姓 睁 旱 徒 腾 催 吊 跪 渠 灌 溉 娶 绸 淌 30.隆 塌 露 燃 熊 挣 熄 喷 缺 纯 冶 炼 盆

29、 管理 田地 人烟稀少 老百姓 眼睁睁 旱灾 迎接 提心吊胆 徒弟 扑腾 渠道 灌溉 收成 淹没 逼迫 官员 催促 跪下 娶亲 丝绸 流淌 30、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围困 挣扎 熄灭 喷火 缺少 冶炼 液体 大盆 金光四射 云霞 纯洁 (二)古诗闯关 《古诗两首》 第一项:背古诗和诗意

要求:1、把古诗背正确、完整(作者、朝代) 2、把诗句的意思背准确。 1、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理解:今晚是七月初七,我们早早来到户外看着碧蓝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今晚要在鹊桥相会。

2、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万千条。

理解:每家每户都有姑娘在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也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线。

3、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理解: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理解: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因为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第二项:中心思想: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展示了人

们(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嫦 娥》是李商隐写的,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嫦娥》这首诗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三项检测:《乞巧》哪句诗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嫦娥》哪句诗是表现嫦娥孤独寂寞之情 (二)课文闯关《西门豹》 1.主要内容

西门豹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将计就计 )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从中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 足智多谋、有管理才能 )的人。后来,西门豹还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 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 ),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2、句子理解

(1)“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2)“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把她投进了漳河” A、( )是真,( )是假。 B、西门豹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等了一会,西门豹对官绅头子说......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 )是真,( )是假

(4)文中好几处说“等了一会”,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说说等的原因。 (5)西门豹用了什么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哪? 西门豹将计就计,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

方法妙在:1安排周密。2不动声色。3假戏真做。4讲究策略。 (6)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关爱百姓的人。 )

(7)西门豹管理邺做了哪几件事? (三、)《女娲补天》

(1)仔细区别: 治 冶 练 炼

( )病( )炼 ( )习 锻( )

(2)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你体会到什么?

(3)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找到动词。

(4)通过“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五天五夜”等词语,你体会出了什么?(女娲补天的艰难) (5)中心思想

《女娲补天》神话传说。

女娲补天》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夸父追日 (1)主要内容

这篇略读课文是神话传说,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勇敢、向往光明、不怕困难、有奉献牺牲精神的人。 五.巩固

习题检测 六.总结

本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共四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夸父追日》,要求会写生字35个,会认生字16个。 七、教学反思: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