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偷得浮生半日闲

——浅析林语堂的散文特点

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文学流派——“论语派”,它因半月刊《论语》而得名,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被认为是麻痹人民群众、导致青年逃避现实,因而受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文学阵营的批判。“论语派”的代表人物林语堂自然成了众矢之的。他第一个将“humor”译为“幽默”,其文章也贯彻了“论语派”主张,他是当之为愧的“幽默大师”。

读林语堂的散文,有一种轻松闲适之感。一个悠闲的下午,泡上一杯咖啡或奶茶,摆上一些小点心,捧上一本《林语堂散文集》,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林语堂的散文千姿百态,取材广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材料,“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半俗半雅、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独具一格。他的语言不够绚丽,仿佛是知心好友间的娓娓闲谈,让人倍感亲切。幽默诙谐是他语言的一大特色,在《论解嘲》一文中,阐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举了苏格拉底和林肯的例子,他们都有一位悍妻。苏格拉底在与妻子的一次吵闹后,忍无可忍,只好出门,走到门口,就被太太从屋顶浇了一盆水。于是苏格拉底自嘲道:“我早晓得,雷霆之后必有甘霖”。读来轻松有趣。在《脸与法治》、《论政治病》中,语言更是犀利,直指社会时弊,揭露官场腐败之风。

此外,林语堂的散文还颇具哲理,幽默中彰显睿智,看似闲谈,却有深意。《山谷的起点》中谈到,一位妇人来向他请教孩子学习的问题,孩子考试是班里最后一名。林语堂听后开玩笑道:“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之后又用了爬山的比喻将解决方法娓娓道来:已经

在谷底的人,唯一出路就是往上走。在《水中的蓝天》中,从农夫插秧的事中,悟出退步原来是向前的道理。

林语堂,人如其文,文如其人,闲淡、幽默,文中总是透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蕴含着一种“快乐哲学”。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爱初秋那时暄气初消,爱那未陷入萧瑟气态的景象。他将自己抽烟的感受与秋天的意味联系起来,写得趣味横生,一种诗意弥漫在四周,不难理解为什么文人总是手不离烟了。读林语堂的小说,就像在与高人谈禅,心灵得到了慰藉,有一种闲适安逸之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