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

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 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 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 (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第 29 页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

(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 (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课后反思:

(2)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P42页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成

第 30 页

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第 31 页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课后反思: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1.出示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 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第 32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