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80200= 25“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

第 25 页

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 2:7=( ):5 1.2:2.5=( ):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12 (2)1.4:2 和 7:10 (3) 0.5:0 .2和: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 、3 、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和:中,能与

1513161410511:组成比例的是:。 279645814(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8、、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的比例。 课后反思:

(2)解比例

教学内容:P35~37页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 26 页

121335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和

291343: 155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1.56= 2.5X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第 27 页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题。

2.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课后反思: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P39~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第 28 页

35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