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份试卷合集)上海市青浦区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word可编辑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历史10份试卷合集)上海市青浦区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历史高考模拟试卷word可编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

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贵族的宣传( ) A.旨在为新政权的合理性制造舆论 B.强化了西周时期的秩序 C.有利于当政者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表明西周政治受到儒家影响

25.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

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 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26.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前应先征求大众的意见。

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 B.充分维护平民的权益 C.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D.为近代确立立法规范

27.表中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建交国家数量( )

年份 建交国家数 1949 10 1950 1951 9 1 1952 0 1953 0

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 B.贯彻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的是“一边倒”外交方针

28.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

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29.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

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 ) A.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 B.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 C.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0.下面是1840~1894年中国棉纱量消费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

A.洋布丧失了竞争力 B.土布生产仍占主导 C.传统经济解体缓慢 D.自然经济优势明显

31.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

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

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33.《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这从

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B.进化论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学习西方的实用主义倾向

34.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

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 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 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 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

35.20世纪60、70年代风靡西方的“嬉皮士”运动的精神核心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这实质上反

映出西方社会( ) A.开始出现个人自由发展趋势 B.福利制度助长社会享乐之风 C.突破传统成为青年追求目标 D.精神危机成为社会典型症候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9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英国剧目《唐顿庄园》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被学者评论为浓缩的英国教科书。剧中女主人公之一的西波尔成为女性主义的化身,影响着庄园其他的女性,也从侧面折射出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进程。

故事由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引出,唐顿庄园的财产法定继承人遇难,西波尔作为女性无财产继承权。她不爱权势,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观,大胆与家中的汽车司机相爱。她身着短裙积极参加1914年5月的英国妇女政治运动,并鼓励自己的女仆去做秘书,追求女性该有的平等权利。战争期间,西波尔参加护士工作,感受到了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西波尔死后,她的姐姐伊迪斯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支持女权主义。这一时期,女性开始有了话语权,意识到了为自己争取权利的重要性。庄园中的女仆们开始在夜晚电灯下,围坐在“黑匣子”前,收听国王的演讲。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出现在庄园中,女仆黛西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要有所改变,并为自己聘用了家庭教师。女仆总管帕默尔也说道:“我们要渐渐习惯没有男仆的日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