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政治经济学习题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资本的流通过程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 2、资本循环 3、固定资本 4、社会总产品 5、折旧率 6、年剩余价值率

二、选择题:

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A 生产资本中各部分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 生产资本中各部分对价值增殖的作用不同 C 生产资本中各部分对产品生产的效用不同 D 生产资本中各部分对劳动者的作用不同 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 )

A 流通阶段 B 购买阶段 C 生产阶段 D 销售阶段

3、马克思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 )

A 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 B 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

A n=u/V B n=u/U C n=U/u D n=u/c+v 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 )

A I(v+△v+m/x)=II(c+△c) B II(c+m-m/x)>I(v+m/x)

C I(v+m)=II c D I(c+v+m)=II c+Ic 6、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B 两大部分的平衡关系 D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7、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8、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是:( ) A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B 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的统一

C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D 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9、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是:( )

A 货币资本循环 B 生产资本循环 C 借贷资本循环 D 商品资本循环 10、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是:( ) A 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B 年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率表示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职能是什么? 3、什么是固定资本的损耗?

4、考察资本再生产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 5、如何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有什么不同? 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3、论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4、试述经济危机爆发时,有些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

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产业资本 :是投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基本特征是:不仅占有剩余价值,而且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

2、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固定资本 :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于劳动资料上的那一部分资本。其特点是,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物质形态,并把自身的价值按其使用过程的磨损程度,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4、社会总产品 :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在价值形式上由c、v、m三部分组成。它在实物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个部分。

5、折旧率 :是指折旧费同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100%

6、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量的比例。它表示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M’=M/V=m’×n

二、选择题:

1、 A 2、 D 3、 D 4、C 5、A

6、 A 7、 B 8、 A C 9、 A B D 10、 A B C D

三、简答题:

1、 答: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性决定了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因为,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中,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后,货币资本就转化为生产资本。第二阶段是资本家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投入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这样,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第三阶段是资本家把商品售出后,商品资本在转化为货币资本。这时,资本家不仅收回了预付资本,而且实现了剩余价值。可见,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资本循环首先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 答: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它们分别执行者不同的职能:(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答:固定资本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1)有形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

(2)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限内,由于技术的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3)无形损耗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同样的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制造该机器设备或者该固定资本的行业平均成本降低),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资本的价值相应降低;二是由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出现了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因而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

4、答: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是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组成的;在实物形态上可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称为第一部类,用符号“Ⅰ”表示;一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称为第二部类,用符号“Ⅱ”表示。

5、答: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相比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表现在:第一,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赖消费资料的增长来提供。第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品种、规格都直接决定于消费资料生产的需要。第三,第一部类为本部类知道的生产资料最终也受到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为制造第一部类自身用的生产资料生产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来。

6、答:(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人民群众有支付

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相比,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严重对立。当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上的大量商品就找不到销路,就会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四、论述题

1、答:(1)划分的根据不同 第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在创造剩余价值过程中作用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资本的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2)划分的意义不同

第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揭示了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3)划分的内容不同

第一、不变资本包括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是全部用于劳动力的资本。 第二、固定资本只包括不变资本中用于全部劳动资料的资本;流动资本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2、答:(1)直接影响预付资本量。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的预付量。

(2)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量。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越快,一定量的可变资本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就越大,因而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可见,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剩余价值量是成正比的。

(3)直接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如果以M表示年剩余价值量,以m′表示年剩余价值率,则M′=M/v=m′nv/v=m′n。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可见,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3、 答:(1)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其特点是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部分积累起来,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资本积累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为了保证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首先具备下述前提条件:1)要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c+v+m)>I c+II c。只有在此条件下,两大部类才有可能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能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以实现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2)要有多余的消费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I(c+v+m)>I(v+m/x)+II(v+m/x)。以此为条件;两大部类才有可能追加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扩大再生产。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具备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第I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之和,用公式表示:I(v+△v+m/x)=II(c+△c)。这就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是在盲目的无政府状态中进行的。这就使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