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董浜镇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1年董浜镇政府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8日在董浜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镇 长 钱建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董浜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二○一○年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镇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政协的支持和监督下,镇政府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富民为宗旨,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施“项目、基地、建设、民生、作风”五大重点,负重奋进,顽强拼搏,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在狠抓落实中加快发展,较好完成了镇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良好收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健康有序,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2010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32亿元,同比增长19.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增加值31.76亿元,同比增长19.27%,第三产业增加值9.6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4.5%,增幅列全市乡镇第二位。

- 1 -

1、全力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以大投入促大发展,以新项目增新后劲。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上124.3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的8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工业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23.4%。总投资12亿元的十大重点工业项目中8只项目顺利开工,其中6只项目已经投产。新增民营企业120家,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7.7亿元,是2009年的7倍;注册外资3418万美元,是2009年的5倍。成功引进加拿大菲亚机械、友建金属制品、友邦精工型材、江苏惠海交通器材、江苏普克工具等总投资8.5亿元的12只内外资项目。岳林钢管、六顺板焊等注册资本超千万元新项目落户村级标准厂房。坚持二产、三产同步招商,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成功引进苏州升华钢材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引进相关贸易公司70家,完成服务业注册资本4亿元。服务业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亲水湾花园二期20000平方米商住楼竣工并开盘销售,销售率超过80%;华夏苑一期竣工销售,销售率达60%;春宇盛世广场12000平方米商务大楼全部售出,金瑞商务楼竣工销售,天和家园房产已经封顶,水岸府邸土建基础部分基本完成。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拉动了服务业投入,提高了服务业产出。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5.14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服务业入库税金30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同比增长18.5%。

2、着力推进转型,优化发展内涵。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华烨”彩涂板等3只产品通过省名牌产品复评,“金马”棉纺线、“佳力”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申报省名牌产品。3家企业申报省级节能项目,开拓催化剂、飞腾化纤申报苏州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添鑫带钢、海虞热电等7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无缝钢管通过ISO14000认证。大力推进技改创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科技镇长团的团队优势,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已有3家企业与院校建立了省、市企业

- 2 -

研究生工作站,东盾木业与南林大等10多家企业、院校、科研单位成立省级产业联盟并已申报国家级产业联盟。全年共申请专利560只,申报省高新产品11只,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5家,屠宰设备厂建立专利信息平台,杜尼电子等4家企业申报省工程技术中心,通富电子申报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屠宰设备厂“移动屠宰车”项目、节水灌溉项目申报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森特集团纳米抗菌彩涂钢板通过了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申报省科技进步奖。长江化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扎实推进,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到企业调研后认为,连续聚合熔体直纺聚乳酸长丝技术和产品属国际首创,将对我国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3、大力开拓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推广节水灌溉,推进生产可控化。新建节水灌溉泵站12座,累计达到38座,灌溉总面积近2万亩。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节水灌溉监控服务中心,《董浜2010-2012高效节水灌溉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河道疏浚扎实推进。50座不安全因素农桥改造通过省、市级验收。圩区排涝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达标,排涝功能得到提升。二是提升装备水平,推进高效设施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编制完成,启动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大棚设施栽培,加快由露地种植向设施栽培转变。全年累计投入3500万元实施农业园区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棚、一路、一绿、一站、一沟、一池”。农业示范园区面积扩大到2万亩,设施区域面积达到6000亩,伏菜网栽面积达到300多亩。新增大棚面积1174亩,其中各村流转608亩。新增连栋网栽1.5万平方米,建成U型板沟渠18.9公里、沤化处理场10座。对4368平方米老式连栋大棚实施改造,为新品种栽培作示范。新建4500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及800平方米育苗辅助车间,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服务。三是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

- 3 -

业化。积极提升农业品牌效应,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由家庭分散经营向专业化的规模经营转变。依托村企挂钩投资建设曹家桥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冷链配送中心,组建全省首家蔬菜专业合作联社,统一运作“曹家桥”品牌。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开设东盾、红沙、杨塘三个农资超市,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通过一系列的投入和整治,农业园区设施化、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得到了农业部、水利部、省、苏州市、常熟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拥护。同时,进一步加强稻区产业化建设。组建米业合作联社,新流转水稻面积3093亩,全镇水稻规模经营面积累计达到5580亩。投入155万元用于金龙稻米专业合作社稻米加工设备的购入及库房建设,投入50多万元用于杜桥“乐百姓”稻米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机安全,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生态园建设深入推进,果品、水产、畜禽、养殖等农副业全面拓展。

二、规划建设成效明显,镇村面貌有效改善。

1、统筹实施镇村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实施意见,结合董浜实际,科学编制了《董浜镇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十年规划》和《董浜镇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三年实施计划》。围绕产业发展、镇村布局、公共及基础设施建设,委托上海同砚规划设计院同步修编董浜镇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滨河大道沿线城市设计,作为我镇科学发展的指导性依据,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镇建设描绘了新蓝图,目前总规完成初期汇报。

2、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组建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优化拆迁安置方案,加快推进拆迁安置工作。目前各项拆迁任务基本完成,为董徐线、支梅线拓宽改造、镇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的如期推进打下扎实基础。其中,董徐线两侧企业、民宅、店铺拆迁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立足优化镇村发展资源,积极做好安置房建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