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2020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 (1)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志存高远,才能让生命更有力量。《雁门太守行》中,李贺用“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报国之志;《龟虽寿》中,曹操用“烈士暮年,______”勉励

______”。自己自强不息。除此之外,你能想到一联励志的古诗是:“______,(允

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38.0分)

2. 学校开展“互联网时代的观察与思考”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年度网络流行语是一年网络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各类年度流行榜单频繁推出。 2019 年12月,《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与往届相同,本次入选的流行语条目,幽默诙谐,① (反应/反映)社会民生,描摹世事民情。例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

条”原是电影《流浪地球》的台词,走红网络后,在各行各业掀起了全民造句的热潮,如“法律千万条,守法第一条”“健康千万条,预防第一条”等,层出不穷。又如“阿中”一词,意指拥有14 亿粉丝的“明星”--中国,这是网友们亲昵地表达着爱国之情。这些鲜活的网络流行语在② (潜移默化/潜滋暗长)中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它们犹如一面镜子,③ 。 依次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摹(mó) .B.摹(mú) .C.摹(mú) .D.摹(mó) .A.①反应 B.①反映 C.①反应 D.①反映

鲜( xiǎn) .

鲜( xiān) .

鲜( xiǎn) .鲜(xiān) .②潜移默化 ②潜移默化 ②潜滋暗长 ②潜滋暗长

在这段文字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结合语境,在横线③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甲]展现了中国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历史的变化轨迹。 [乙]记录着历史的变化轨迹,展现了多面的社会生活。 [丙]折射出多面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中国的时代风貌。 请根据文段内容,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3. 近日,视频博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引发热议。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网红,可以有多红?她的微博有 2000多万粉丝,而在国外网站,尽管没有翻译字幕,她的每一个视频却都有500万以上的播放量。

不妨先看看她的作品。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九月秋梨黄,摘来制成秋梨膏;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她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画,把对生活的热爱藏进一帧一帧的画面,就像一个线上的“世外桃源”,满足了许多人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想象。李子柒每拍一个视频都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为了酿造传统黄豆酱油,她从种黄豆开始,清明播种,接着看着黄豆发芽、生长、成熟,拣拾黄豆,挑山泉水泡黄豆,用柴火灶煮豆,制曲,酿造酱油…她努力生活的状态,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自强的精神力量。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就这样,李子柒发

第1页,共14页

现并运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不同肤色语言的人产生情感共振,向世界展现出另一种东方名片。

文段画线处的诗句源自① ______ 代诗人② ______ 的《饮酒》(其五)。 对海报内容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红”字的设计与李子柒视频风格相契合,都富有浓浓的传统文化意味。

B.海报中“红”字的右部分展现了李子柒运用大自然的点滴美好,用心生活和劳作的状态,这正是她红遍海内外的原因。

C.一名具有古典气质的女子在果树下烹制美食,让人感受到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在。

D.海报下方的文字中第一个“热爱”指大众对美食的热爱,第二个“热爱”指李子柒对待生活积极努力的态度。

读了李子柒的故事,国内外许多网友纷纷在微博下发表感想。下面四则留言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她的视频如此精彩,我真恨不得看上一万遍。

B.这样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李子柒,怎么可能不成功? C.李子柒的双手提醒我,是她的努力造就了她的独一无二。 D.大自然敞开了怀抱,让李子柒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有人搜集了与李子柒相关的网络热词,并为她设计一张名片。请你从这些网络热词中选择2-3个词语,补全介绍。(不超过25个字)

4. 阅读《八达岭长城,国家名片》,完成下列各题。

八达岭长城,国家名片①长城,作为中国古老的防御工事,以历史悠久、工程浩大

第2页,共14页

和气势恢宏著称于世。历代长城中,明代长城的修筑最为浩大,防御功能也最为完备。其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又堪称万里长城的精华集萃。

②早在战国时期,八达岭地区就已经出现了长城的原始形态。因其地理位置 [甲]而[乙],对战事防御十分重要。八达岭位于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的交通要道,“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同时又因其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失此不能守,是无关矣。”因此,八达岭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③八达岭长城在明代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呈现了由“两墙两台一关城”构成的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两墙即城墙外侧的垛口墙和内侧的宇墙,外侧的垛口墙较高,防御外敌,内侧墙比外侧墙矮,主要防止作战士兵跌落悬崖。两台为敌台和烽火台。敌台是长城线上进行防御活动的据点,有的分为两层:下层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可射箭,有嘹望孔用来观察军情,巡逻士兵可用来避寒住宿、储存粮草。北八楼是八达岭长城 19处敌台中最高的一座,常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指要步行到达北八楼方为好汉。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遇有敌情,如果是白天就燃烟,叫做燧,夜间就点火,叫做烽,传递情报顷刻千里。烽火台是一个单独的高台,一般建在高山之巅、长城两侧和营寨附近,游人很难到达那里。登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常说“我登上了烽火台”,其实那是一段段长城顶部的敌台。关城则是在利于防守的关口设立的防御据点,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八达岭长城的关城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还是设防的严密程度,八达岭长城都堪称典范,因此,其作为长城代表,于1987年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④清代以来,长城逐渐失去了防御作用,日渐荒废,破败不堪。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对长城的保护揭开了古老雄关新的历史篇章。八达岭长城是最早得到修葺并对外开放接待游人的。“ ______”古老的长城,以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张开臂膀热情迎接四海宾客。八达岭长城的粉丝不仅有国内外普通游客,还有各国元首政要。从1954年周总理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游览八达岭长城起,各国元首到中国访问,几乎都要到这里领略万里长城的迷人风采。

⑤时代变迁,雄关依旧。八达岭长城是一部恢宏的史诗,又像一条傲然腾起的东方之龙,成为一张向世界推出的国家名片。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八达岭长城能成为“国家名片”。 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为第②段[甲][乙]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如图是一位建筑学者绘制的长城建筑透视图。请依据文本内容判断图中建筑主体的名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为文中第④段横线处填写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

第3页,共14页

B.行人不尽登临兴,漫拂苍苔读旧题。 C.纵目往时征战地,携朋今日咏游来。 D.长城万里矗高峰,天际盘龙古塞雄。 5. 阅读《一匹骆驼》,完成下列各题。

一匹骆驼

贾平凹① 1983年秋天,天津搞散文评选,获奖通知里有我的名字。妻很高兴,说:“你不是老念叨去那里吗?这下逄机会了,公私兼顾,你可以去见见孙犁了。”我说:“是的。”脸就涨得红红的,几天里慌得捉不住事做。我形象猥琐、口舌木讷,平日很少往大城市去,更绝无拜见过什么名人,会不会在那里迷失方向、遭人奚落呢?再说去见孙犁,又怎么个言语呢?妻好骂了我一顿窝囊,帮我准备礼物。可我不是觉得这个庸俗,就是觉得那个逊眼,蓦地记起在一张孙犁的照片,上,看见过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骆驼的画,就说:“带一件唐三彩的骆驼吧,唐三彩有咱秦地的特点,骆驼又是老人喜爱的形象,岂不更有意思吗?”妻便依了我,小心翼翼将书架上珍藏的一匹瓷质的骆驼取下来,用绸子手帕擦了灰尘,细心包裹。 ② 10月2日,妻亲自送我到车站:“包儿不要放在行李架上,要抱在怀里。”我当然就抱了包儿,后来实在不方便,才爬上最顶的卧铺,用毛毯紧紧围在铺角。过上几个小时,就爬上去看看。谁也不知道那包儿装了什么,我一直留神着周围人的神气,会不会发生被盗的危险呢?到了北京,乘客都争先往车下拥,我不敢妄动,最后一个下车。车站上人很多,通道全挤满了,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了人多的可恼,吩咐同行的三个同伴分别在我前后:“若有人要碰我,你们要保护呀!”

③出了车站,我仍疑惑不定,问道:“是不是有人碰着我了?”他们就哧哧谑笑。我说:“我怎么有一种破碎感?”他们更笑骂我书呆子气,又故意逗我,提出一些条件,说:“要不,我们就不保护你了 !”我只好百依百顺。

④从北京到天津,出站、买票、候车,花了整整四个小时,下午五点五十八分,我们才坐上去天津的列车。乘客不多,包儿就坐了一个位,被我用手搂着。天黑下来,大家都疲困了,坐着打盹,我不敢睡去,竭力从窗玻璃上往外看。玻璃上映出我的眉眼一头发乱乱的,腮帮子显得更瘪。心想:“我真要去天津了吗?”两年前,当我发表了一篇小小的散文,孙犁偶然看到了,写了一篇读后感。对于他的人品和文品,我很早就惊服得五体投地,我一个才练习写作的小青年的一篇幼幼稚稚的散文,倒得到他的笔墨指点,这使我很激动,也鼓起了我写散文的勇气。于是,我给他去了一信,万没想到,就在收到我信的三个小时后,他便给我回了一信,谈了许多指点我写散文的见解。从此,我们就通起信来。他的每一次来信都十分认真,有鼓励,有批评,直来直去,甚至在大年三十的中午,为我用毛笔书写了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里关于作文语言变化运用的条幅。但我又不敢多给他去信,怕打搅一个七十岁高龄的老人的生活。一些朋友劝我去天津看看他,我也时时作着去天津的念头。但三次要去,三次都没有去成。我知道自己的劣性儿,害怕见人,害怕应酬,情绪多变化,曾经三次要登华山,三次走到华山脚下,却又返回了。一回到家里,就十分后悔,自恨没出息。想:三去华山而不登,华山会长存;三次去见孙犁却不能,老人已经七十岁,难道还能再活七十岁吗?现在,车是实实在在往天津开了,一个呆头呆脑的矮个子怎么行走在繁华的天津大街上,一个蹩脚蹩手的学子怎么坐在一位文学家的面前呢?我的胆怯又出现了,我赶忙闭上眼睛,心里说: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想了。

⑤夜里八点多,到了天津,接站的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时不时颠一下。每一颠,我就心一紧:会不会颠坏骆驼?真想把包儿抱在怀里,但行李全放在车后尾仓,要取是不可能了。我心里就嘀咕了:“不会损坏吗?”“哪儿就能损坏

了?”“天津街道这么不平?”心里总不踏实,只恨离驻地太远了。到了招待所,车停了,迎接的同志指着面前的楼房说:“就住在二层上。”我看见二层楼上灯光亮着,窗口有人在叫着欢迎的话,我多么高兴啊 !这时候,迎接的人去打开尾仓取

第4页,共14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