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测试(包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测试(包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2.杜甫这样评价他的功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他是( ) A.刘备

B.诸葛亮

C.周瑜

D.曹操

3.东汉末年,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这是由于( ) ①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 ②农民丧失土地而流亡 ③少数民族的内迁 A.①②

④东汉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汉末三国时期的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顾茅庐 A.①③④②

②蜀汉建国 B.④①③②

③赤壁之战 C.②①④③

④东汉灭亡 D.④①②③

5.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其作用是( ) A.加强了同日本的联系 C.占领了夷洲

B.加强了台湾地区同内地的联系 D.促进了夷洲经济的发展

6.西晋时,形成全国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

B.南方地区的初步发展 D.豪强地主势力的衰落

C.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7.从东汉末年到东晋的三次著名战役的相似之处是( ) A.都是南方政权战胜了北方政权

B.战败一方的统治都迅速土崩瓦解 D.都对当时统治格局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

C.都有保护南方相对安定局面的作用

8.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 ①科技文化的进步 A.①②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B.②③

③民族融合的作用 C.①③

D.①②③

9.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

②大多逐渐汉化

④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③受汉族的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11.下列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12.“(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不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了( ) ①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③孝文帝名为南伐,实要迁都 A.①②③④

②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④南伐与迁都均有阻力 C.②③④

D.③④

B.①②③

13.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鲜卑姓 拓跋 独孤 丘穆陵 贺赖 A.北魏孝文帝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C.北魏孝文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汉姓 元 刘 穆 贺 B.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5.下列人物中,与传说中的炎帝的贡献较为相似的一组是( ) A.蔡伦、李冰

B.张骞、郦道元

C.张仲景、贾思勰

D.司马迁、董仲舒

16.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7.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特点概括全面的是( )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朝后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③民族融合形成又一次高潮,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18.下列作品中,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的是( ) ①《兰亭序》 A.①②

②秦始皇陵兵马俑 B.②③

③《女史箴图》 C.③④

④《洛神赋图》 D.①③

19.在东莞举行的“南北朝佛像珍品展”展出的14座佛像,大多是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为佛像史上巅峰之作。这些雕像证明南北朝时期广为流传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A.①②③④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B.②③④

③佛教的盛行 C.①②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D.③④

二、非选择题(60分)

21.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后,举办了一次展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16分) 展厅一 数风流人物

图1 祖冲之

图2 贾思勰

(1)上述两位历史人物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4分)

展厅二 永久的丰碑

(2)图3中祖冲之编著的数学著作是什么?(4分)

(3)图4著作是对前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的农业生产经验具体有哪些?(

(4)通过参观上述两个展厅,你有什么感想?(4分)

4分) 22.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问题。(21分) [知识建构]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一课后,为了加强记忆,用示意图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结合下图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8分)

[众说纷纭]

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鲁迅评价曹操:我们讲到曾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曾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2)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7分)

[故事链接]

(3)三国故事家喻户晓,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两个或两个以上)(6分)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下图)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