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酒经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北山酒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大约为辰时左右,辰时左右发下酵,经过大约九个时辰,就到了丑时左右,即四更左右。这时酵已发好,接近酝酿的最佳时刻五更初,发下的酵正好派上用场(见下文《酴米》:“大凡酝造,须是五更初下手,不令见日。”)。 (8)酵肥为来,酵塌可用:合酵犹如发面,酵发起来时,酵体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薄膜,酵体内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致使酵体膨胀,说明酵已发起来,这就叫“酵肥为来”;到酵体被气体冲破塌陷后,酵已发充分,这时的酵才可以用了,即所谓“酵塌可用”。 (9)体衬天气:体察和配合天气。

(10)天寒用汤法,天热用水法:天寒用热水发,天热用冷水发。汤:《说文》:“热水也。”水:指冷水。而在造酒实践中,实际上用的是热酸浆和冷酸浆。 【译文】 合酵

北方人造酒不用酵,然而冬月天寒,酒难得发,多半造不成功。所以要取酒醅表面的正发醅作酵最妙。其方法是,用酒瓮中的正发醅,掰取醅面上的浮米碎粒控干,用曲末拌和,使又湿又匀,放在透风处阴干,称为干酵。 凡造酒时,于酸米中先取一升左右,用烫米的酸浆煮成粥,放冷(冬月微温),用干酵一合,曲末一斤,搅拌均匀,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到次日拌饭时,加到酿酒瓮中与饭同拌。这个过程大约须经过九个时辰。

所以要用发好的酵拌饭,须在早晨先发下酵,直到酵发起来多时,发过了才可以用。因为酵刚发起来,未有力啊。酵体膨胀了说明酵已发起来,酵体塌陷了说明可以用了。

又况用酵四时不同,须体察和配合天气,天寒时用热水发,天热时用冷水发,不在用酵多少啊。 不然,仅取正发酒醅二三勺拌饭尤其快捷,酿酒人把这种方法叫“传醅”,用传醅法就不用酵了。

【原文】

酴米(酴米,酒母也,今人謂之脚飯。)

蒸米成麋(1),策在案上,頻頻飜,不可令上乾而下濕。大要在體襯天氣,溫涼時放微冷,熱時令極冷,寒時如人體。

金波法:一石麋用麥糵(2)四兩,炒令冷(麥糵咬盡米粒,酒乃醇醲),糝在麋上,然後入麴﹑酵(3),一處惺秩嘀4),務令麴與麋勻。若麋稠硬,即旋入少冷漿同揉。亦在隨時相度(5),大率搜(6)麋祗要拌得麴與麋勻足矣,亦不須搜如糕麋(7)。京醖搜得不見麴飯(8),所以太甜。

麴不須極細,麴細則甜美(9);麴麤則硬辣;麤細不等,則發得不齊,酒味不定。大抵寒時化遲,不妨宜用麤麴,可投子(10)大;暖時宜用細末,欲得疾發。

大約每一斗米使大麴八兩,小麴一兩,易發無失,並於脚飯內下之,不得旋入生麴。雖三酘酒,亦盡於脚飯中下。 計筭(11)斤兩,搜拌麴麋勻,即般(12)入甕。甕底先糝麴末,更留四五兩麴蓋面。將麋逐段排垛,用手緊按甕邊四畔,拍令實。中心剜作坑子,入刷案上麴水(13)三升或五升已來,微溫,入在坑中,並潑在醅面上,以為“信水”。

大凡醖造,須是五更初下手,不令見日。此過度法(14)也。下時東方未明要了,若太陽出,即酒多不中。一伏時歇(15)開甕,如滲信水不盡,便添薦蓆圍裹之。如泣盡(16)信水,發得勻,即用杷子攪動,依前蓋之,頻頻揩汗。

三日後用手捺破,頭尾緊(17),即連底掩攪令勻;若更緊,即便摘開(18),分減(19)入別甕,貴不發過;一面炊甜米(20)便酘,不可隔宿,恐發過無力,酒人謂之“摘脚”。脚緊多由麋熱,大約兩三日後必動。如信水滲盡,醅面當心夯起(21),有裂紋,多者十餘條,少者五七條,即是發緊,須便分減。大抵冬月醅脚厚不妨;夏月醅脚要薄(22)。

如信水未乾,醅面不裂,即是發慢,須更添蓆圍裹。候一二日,如尚未發,每醅一石,用杓取出二斗以來,入熱蒸麋一斗在內,却傾取出者醅在上面蓋之,以手按平。候一二日發動,據後來所入熱麋,計合用麴,入甕一處拌勻。更候發緊,掩捺(23),謂之“接醅”。

若下脚(24)後依前發慢,即用熱湯湯臂膊,入甕攪掩,令冷熱勻停。須頻蘸臂膊,貴要接助熱氣。或以一二升小瓶佇熱湯,密封口,置在甕底,候發則急去之(25),謂之“追魂”。

或倒出在案上,與熱甜麋拌,再入甕,厚蓋合。且候隔兩夜,方始攪撥,依前緊蓋合。一依投抹次第體當(26),漸成醅(27),謂之“搭引”。或祗入正發醅脚一斗許在甕當心,却撥慢醅蓋合,次日發起,攪撥,亦謂之“搭引”。 造酒要脚正,大忌發慢,所以多方救助 。

冬月置甕在溫暖處,用薦蓆圍裹之,入麥{麥貟}、黍穰之類,涼時去之(28)。夏月置甕在深屋底不透日氣處。天氣極熱,日間不得掀開。 用磚鼎足閣起,恐地氣。 此為大法。 【注释】

(1)麋:当是“糜”字之误。糜:粥。《尔雅·释言》注:“粥之稠者曰糜。” (2)麦糵:由原文下注“麦糵咬尽米粒”知,是指麦芽。

(3)曲﹑酵:指曲和酵。曲的用量见前文《用曲》。酵的用量见上文《合酵》。曲的用量大体是“每石百两”,即每斗米用十两曲;但也应根据曲的新陈﹑曲的种类以及人对酒味的要求等加减用曲。酵的用量则比较随便,“合酵”一节说:“又况用酵四时不同,须是体衬天气,天寒用汤发,天热用水发,不在用酵多少也。”但用酵比不用酵好,如冬月不用酵,则“酒难得发,多攧了。”

(4)一处众手揉之:指把糜﹑麦蘖﹑曲﹑酵放在一块合力揉和。一处:一个地方,一块。众手:多手,并手,合力。

(5)相度:观察估量。

(6)搜:“溲”的假借,用水调和。

(7)糕糜:像粘糕一样的糜。在民间,糕是用糯米粉或黄米粉做成的,故其中没有饭粒,与此处能够见到曲粒和饭粒的糜不同。

(8)不见曲饭:指看不见曲粒和饭粒。曲与糜调和只要达到“曲与糜匀”就可以了,不能揉到像糕糜一样,看不到曲粒和饭粒。

(9)甜美:即指“甜”,与下文“硬辣”相对。 (10)投子:赌具,亦名“骰子”。 (11)筭:古同“算”。 (12)般:同“搬”,挪动。 (13)刷案上曲水:应为“刷案水”。

(14)过度法:特殊方法,非正常的方式方法。过度:超越正常的方式方法。“大凡酝造,须是五更初下手,不令见日”,“若太阳出,即酒多不中”。整个过程都须在夜晚进行,违反常规,古人觉得神奇,故说“此过度法也。” (15)歇:诸本同。应为“揭”之误。

(16)泣尽:由上文“如渗信水不尽”,“ 泣尽”就是“渗尽”或“吸收尽”。参见《蒸醋糜》注(18)。 (17)头尾紧:从头到尾都发的紧急。头尾:从头到尾。

(18)摘开:指取一部分醅到别的瓮中。其目的是降低醅的温度,以避免酸败。摘:《广雅》:“摘,取也。” (19)分减:指从中拿出一部分来。 (20)甜米:即下文“蒸甜糜”所说的甜米饭。 (21)夯起:鼓起。夯:充胀,胀满。

(22)大抵冬月醅脚厚不妨;夏月醅脚要薄:从上下文看,此处的醅脚“厚”与“薄”当指醅脚发的“紧”与“慢”。醅发的紧,当心夯起高,醅脚就厚;反之,醅脚就薄。 (23)掩捺:遮盖按压。

(24)脚:指上述发慢的醅﹑热糜和曲的混合物。 (25)候发则急去之:文字倒错,当是“候发急则去之。”

(26)一依投抹次第体当:完全按照下酿操作次序体会。一依:完全按照。投抹:指下酿操作。次第:次序。体当:体会。

(27)渐成醅:渐成正发醅。 (28)“凉时去之”:应是“热时去之”。 【译文】

酴米(酴米,酒母也,今人谓之脚饭。)

把米蒸成糜,倒在案上,频频翻动,不能让上干而下湿。大致要体察和配合天气,温凉时放到微冷,天气热时放到极冷,天气寒冷时放到如人的体温。

金波法:一石糜用麦芽四两,炒过放冷(麦糵咬尽米粒,造出来的酒就醇浓),撒在糜上,然后加入曲和酵,一块充分揉和,务令曲与糜匀。如果糜稠硬,就临时加入少量的冷酸浆同揉。也要随时观察估量,大致调和糜仅拌得曲与糜匀就足够了,也不须要调和得像粘糕那样。京酝是把曲和糜调和到看不见曲粒和饭粒,所以造出来的酒太甜。 曲不须极细,曲细则酒甜;曲粗了酒就硬辣;曲粗细不等,则因为发得不齐,酒味就不定。大抵寒时米消化得慢,不妨宜用粗曲,可骰子那样大;暖时宜用细末,这是希望能很快发起来。

大约每一斗米用大曲八两,小曲一两,容易发起来而不会失误,并且要一同在脚饭中下,不可临时加入生曲。虽然是三次投饭作酒,也要把曲全部下在脚饭中。

预先计算好斤量,把曲和糜调和均匀,就移入酿酒的瓮中。移时瓮底要先撒一些曲末,再留四五两曲末用来盖醅面用。在瓮中将糜逐段排垛起来,用手紧按瓮的边畔,并拍实。在糜的中心剜个坑子,加入刷案水三升或五升左右,水要微温的,倒在坑中,并泼在醅面上一些,作为“信水”。

大凡酝造,须是五更初下手,不能让见太阳。这是一种特殊做法啊。下酿时东方未明就要结束,若太阳出来仍未结束,酒多数酿不成。过一昼夜揭开瓮,如果信水没有渗尽,就添草席围裹瓮。如果信水已渗尽,发得均匀,即用木棍搅动,搅完后仍然盖住,要频频揩去表面的水珠。

三日后用手按破醅面,如从头到尾都发得紧,就连底翻搅使之均匀;如更紧,就须把糜分开来,分一部分到别的瓮中,贵在不要发过了头;同时蒸甜米饭便投,不可隔宿,怕的是脚醅发过无力,酿酒的人称为“摘脚”。脚发得紧多半是因为糜热,大约过两三天后必然酸败。如信水已经渗尽,醅面当心鼓胀起来,有裂纹,多者十余条,少者五到七条,这就是发的紧了,须就分瓮酿造。大抵冬天酿酒醅脚发的紧些没有妨碍;夏天酿酒醅脚须发的慢些。 如信水未干,醅面不裂,就是发得慢,须再添草席围裹瓮。等一两天,如还没有发起来,则每一石醅,用勺取出二斗左右,加入热蒸糜一斗,再将取出来的醅盖在上面,用手按平。等一两天发起来,据后来加入的热糜数量,计算用曲量,加到瓮中一块拌匀。再等到发紧了,遮盖按压,这叫“接醅”。

如果下脚后依然和以前一样发的慢,就用热汤烫臂膀,伸到瓮中翻搅,使冷热匀停。须频频用热汤蘸臂膀,贵在用这种方法接助热气。或者用一二升大小的小瓶装上热汤,密封瓶口,放在瓮底,等到发紧了就去掉,这叫“追魂”。 或者把脚醅倒在案上,与热甜糜拌起来,再倒回瓮中,加厚盖合。又等待两夜,才开始搅拌拨动,依旧厚厚地围裹掩盖。完全按照下酿操作次序仔细体会,酒醅就渐渐成熟,这叫“搭引”。或者仅加入正发醅脚一斗左右在瓮当心,再把发的慢的醅拨来盖于其上,次日发起来,搅拨之,也叫“搭引”。 造酒须要脚正,大忌发的慢,所以须多方救助。

冬天把酿酒的瓮放在温暖的地方,用草席围裹起来,并加入麦余﹑黍穰之类,热时去之。夏天把酿酒的瓮放在深屋的不透风不见光的地方。天气极热时,白天不得掀开。 须用砖把瓮鼎足架起来,免受地气伤害。 这是基本法则。 《原文》

蒸甜麋(1)(不經酸漿浸,故曰甜麋。)

凡蒸酘麋,先用新汲水浸破米心,淨淘,令水脈微透(2)(庶蒸時易軟。脚米(3)走水淘,恐水透,漿不入,難得酸。投飯不湯(4),故欲浸透也),然後控乾。

候甑氣上撒米,裝甜米。比醋麋鬆利易炊(5)。候裝徹氣上,用木篦﹑杴箒掠撥甑周回生米在氣出緊處,掠撥平整。候氣勻溜,用篦飜攪再溜。氣勻,用湯(6)潑之,謂之“小潑”。再候氣勻,用篦飜攪,候米勻熟,又用湯潑,謂之“大潑”。復用木篦攪斡,隨篦潑湯。

候勻軟,稀稠得所,取出盆內,以湯微洒,以一器蓋之。候滲盡,出在案上,飜梢三兩遍,放令極冷。四時並同。 其撥溜盤棹(7),並同蒸脚麋法,唯是不犯漿(8),祗用蔥、椒、油、麪(比前減半)同煎白湯潑之(9)。每斗不過潑二升。

拍擊,米心勻破成麋,亦如上法。 《注释》

(1)甜麋:指用没有经过酸浆浸泡过的米蒸成的糜。原注:“不经酸浆浸,故曰甜麋。”甜糜亦称“醹”(见下文《投醹》)﹑“投糜”。

(2)水脉微透:水分稍微充足点。 (3)脚米:指用来制造酸米的米。

(4)投饭不汤:指用来制造甜糜的米没有经过烫米操作。

(5)候甑氣上撒米,裝甜米。比醋麋鬆利易炊:断句错。文字倒错。“醋麋”应为“醋米”,即酸米。甑中气上,应该立即撒装米。无论是蒸醋糜,还是蒸甜糜,所用之米必须控净水分,使外观“圆明松利”,入手“散簌簌地”,这样,米粒间才有空隙,透气性好,容易蒸熟。而“醋米”与“甜米”相比,由于醋米中往往残留涎粘的酸浆,不如甜米松利,故甜米比醋米“易炊”。全句应为:“候甑气上,撒装米。甜米比醋米松利,易炊。” (6)汤:指下文用葱﹑椒﹑油﹑面同煮而成的白汤。

(7)其拨溜盘棹:指蒸米过程的操作。如?拨溜?,“时复用气杖子试之”,“用杴子搅斡盘摺”,“用棹篦拍击”等(见“蒸醋糜”)。

(8)浆:指酸浆。

(9)只用葱﹑椒﹑油﹑面(比前减半)同煎白汤泼之:只用水中加入葱﹑椒﹑油﹑面(其用量比煎浆时减半)煮成的白汤洒泼甜糜。葱﹑椒﹑油﹑面的用量见《煎浆》,此处减半。原用量为每一石五斗酸浆的用量,此处当为每一石五斗水的用量。白汤:白开水,此处煎时已加葱﹑椒﹑油﹑面。 《译文》

蒸甜糜(不用酸浆浸,故曰甜糜。)

凡蒸投糜,须先用新打来的水浸破米心,淘洗干净,让水稍微多奌儿(为的是蒸时易软。做脚饭的米走水淘洗,是怕米被水浸透,酸浆不易进入米心,米不容易酸。而投饭没有经过烫米操作,故要用水把米浸透),然后控干。 等到甑中蒸气上来,就撒装甜米。甜米比醋米松利易蒸熟。等到撒装完毕蒸气上来,用木篦﹑米铲子把甑周围的生米拨拉到大气透出的地方,拨拉平整。等到气匀溜了,就用木篦把米翻搅过再蒸。气上匀了,用白汤泼米,这叫“小泼”。再等到气匀了,用木篦翻搅,等到米达到均熟,又用白汤泼,叫做“大泼”。大泼后用木篦翻搅,并随着木篦泼洒白汤。

待米已匀软,稀稠适当,取出来放在盆内,稍微洒点白汤,盖住盆口。等到白汤渗尽了,倒在案上,翻三两遍,放令极冷。四季都一样。

蒸甜糜时的拨溜盘摺等操作,都和蒸醋糜法相同,只是不用酸浆,仅用水中加入葱﹑椒﹑油﹑面(其用量比煎浆时减半)煮成的“白汤”洒泼蒸米。每斗米不过泼二升白汤而已。 最后拍击蒸米,使米心匀烂成糜,也和做醋糜的方法一样。

《原文》 投醹(1)

投醹最要廝應,不可過,不可不及(2)。脚熱發緊,不分摘開,發過無力方投,非特酒味薄,不醇美,兼麴末少,咬甜麋不住(3),頭脚不廝應,多致味酸。若脚嫩力小,酘早,甜麋冷,不能發脫,折斷,多致涎慢,酒人謂之“攧了”(4)。須是發緊,迎甜便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