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规 第三部分 送电部分带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安规 第三部分 送电部分带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倍。

A.10;B.20;C.30;D.25

30.卡线器试验应( )试验一次,以1.25倍容许工作荷重进行10min静力试验。

A.每半年;B.每年;C.每月:D.每季度

31.飞行器展放初级导引绳,采用纤维绳作为初级导引绳时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

A.3:B.4;C.5;D.3.5

32.张力放线导线的尾线或牵引绳的尾绳在线盘或绳盘上的盘绕圈数均不得少于( )圈。

A.3;B.4;C.5;D.6

33.分裂导线在完成地面临锚后应及时在操作塔设臵( )。 A.过轮临锚;B.接地装臵;C.通信装臵;D.临时拉线 34.装设接地线,接地线不得用( )连接,应使用专用夹具,连接应可靠。

A.焊接法;B.缠绕法;C.压接法;D.螺栓法

35.停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票负责人和工作票签发人资格应经培训合格,并经线路( )审核备案。

A.业主单位;B.施工单位;C.监理单位;D.运维单位 36.在邻近或交叉500kV交流带电电力线处作业的安全距离为( )m。

A.3;B.4;C.5;D.6

37.在邻近或交叉其他带电电力线处作业时,作业的导、地线应在作业地点设臵( )措施。

A.二道保护;B.保险;C.接地;D.过轮临锚

38.绝缘操作杆在操作额定电压为220kV的带电线路时,最短有效绝缘长度为( )m。

A. 1.1;B.1.3;C.2.1;D.2.0

39.不停电跨越作业,导线、地线、钢丝绳等通过跨越架时,应用( )作引渡。

A.棕绳;B.钢丝绳;C.绝缘绳;D.尼龙绳

40.不停电跨越电力线电压等级为330kV时,跨越架架面(含拉线)与导线的水平距离最小为( )m。

A. 1.5;B.2.5;C.3.0;D.5.0

41.不停电跨越作业,跨越电气化铁路时,跨越架与接触网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 ) kV电压等级的有关规定。

A.10;B.35;C.110;D.220

42.电缆施工,在潮湿的工井内使用( )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

A.机械;B.电气;C.风动;D.气动

43.用滑轮敷设电缆时,作业人员应站在滑轮( ),不得在滑轮滚动时用手搬动滑轮。

A.前进方向;B.后方;C.内角侧;D.侧后方

44.用机械牵引电缆时,牵引绳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

A.2;B.3;C.2.5;D.2.8

45.进入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时,应取得( )同意,办理工作票,设专人监护。

A.发包单位;B.调度单位;C.运维单位;D.建设单位 46.电缆穿入带电的盘柜前,电缆( )端头应做绝缘包扎处理。

A.末端;B.端头;C.中间;D.表面

47.使用桥架敷设电缆前,桥架应经验收合格,高空桥架宜使用( )材料。

A.钢质;B.塑钢;C.铝质;D.绝缘 二、多选题(共32题)

1.索道架设应按( )因素精确计算索道架设弛度。 A.索道设计运输能力;B.选用的承力索规格;C.支撑点高度和高差;D.跨越物高度和索道档距

2.山地铁塔地面组装时应遵守( )规定。

A.塔材顺斜坡堆放;B.选料应由下往上搬运,不得强行拽拉;C.山坡上的塔片垫物应稳固,且应有防止构件滑动的措施;D.组装管形构件时,构件间未连接前应采取防止滚动的措施

3.塔上组装,下列规定正确的是( )。

A.塔片就位时应先高侧后低侧;B.多人组装同一塔段(片)时,应由一人负责指挥;C.高处作业人员应站在塔身外侧;D.需要地面人员协助操作时,应经现场指挥人下达操作指令

4.整体组立杆塔,( )应在同一垂直面上,不得偏移。 A.总牵引地锚出土点;B.制动系统中心;C.抱杆顶点;D.杆塔中心

5.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组立杆塔,关于抱杆支立做法正确的是( )。

A.支立在松软土质处时,其根部应有防沉措施;B.支立在松软土质处时,其根部应有防滑措施;C.支立在坚硬或冰雪冻结的地面上时,其根部应有防滑措施;D.支立在坚硬或冰雪冻结的地面上时,其根部应有防沉措施

6.直升机组塔应遵守( )规定。

A.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在起降区域担任现场指挥;B.作业期间,地面作业人员应做好防静电措施;C.就位塔段安装固定后,直升机应加速上升;D.吊件对接就位过程中,对接面作业人员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7.杆塔拆除应该根据现场地形、交跨情况确定拆塔方案,并应遵守( )规定。

A.分解拆除铁塔时,应按照组塔的逆顺序操作;B.先将待拆构件受力后,方准拆除连接螺栓;C.整体倒塔时明确倒杆方向;D.先将原永久拉线解开

8.钢管跨越架所使用的钢管,如出现( )等情况不得使用。 A.弯曲严重;B.磕瘪变形;C.表面有锈迹;D.裂纹或脱焊 9.使用导线、地线连接网套时应遵守( )规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