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精编湖北省14市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有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20精编湖北省14市中考语文按考点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古诗词鉴赏专题

鄂州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9—10题。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2分)

1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

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2分。修辞1分,赏析1分)

10.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民族气节。(3分。抒情

方法1.5分,内容分析1.5分) 黄冈

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B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分析比较鉴赏能力.《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

1

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解答】(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B选项“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说法片面.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导致诗人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故选B.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本小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春望》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泪是伤心之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开头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这泪是欣喜之泪. 答案:

(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 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翻译: 《春望》: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黄石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2

(2)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考点】EI:送别离别诗.

【分析】本诗是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首联叙事交代这次出游,颔联、颈联写景,写出在船上看到的景象,尾联抒情抒发了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并不是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所以D项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 (1)D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译文:

远渡荆门之外的西蜀,来到了楚地游览. 大山随着原野地势渐平,长江流进无边的原野. 月影下垂像飞来的天镜,云层幻化出海市蜃楼. 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 荆门

10.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③④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下榻:指留宿处。行杯:浮杯,流觞。回:回荡,摆动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

(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的第二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作用。

3

随州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补写下面的“劝学”诗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考点】ED:哲理诗.

【分析】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