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副标题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2012级 熊浠漫

指导教师 侯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945年春天写的一篇著作,可惜的是生前并没有发表。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所以说选择看这本书还是一个是十分明智的选择的。了解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该从他的历史观来区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才能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一个可靠的立足点和生长点。从而可以进一步的阐明实践在认识论中基础地位和决定意义。

下面我就自己来说说自己对于读过这本书之后对于一些问题的感想和看法,这些纯属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不足为论。马克思的这篇著作言简意赅,寥寥千字,阐述的却不止千字的道理。首先我来谈一谈对于唯物主义的问题。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第二,批判唯物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利已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 , 并加以否定。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马克思坚持的唯物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人和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指出它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他说:“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是从自身、通过自身而来的”。这表明

1

了费尔巴哈鲜明的唯物主义立场。《提纲》中提到的“对象、现实、感性”,都是费尔巴哈哲学中的用语,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也就是与“思维”相对应的“存在”。费尔巴哈认为现实事物都是作为人的感性对象而存在的,所以“就是感性的存在,直观的存在,感觉的存在”。 把客观世界看作人的感觉、直观反映的对象,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马克思尖锐地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另一面:它没有看到客观世界是人的“实践”这种“感性活动”的对象,即“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费尔巴哈强调人属于自然界,却没有看到人也作为主体能动地改变自然界。“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所以说,他对客观世界“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还指出:“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提纲》第一条)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把“绝对精神”这样的“思想客体”当作真实的存在和哲学研究的对象,他把“感性客体”即自然界和人当作自己研究的对象,但是他没有看到,作为这个“感性客体”中的一部分的“人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即改变客观对象的物质活动,也就是实践。在费尔巴哈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中,没有实践的位置。他没有看到人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世界中的一个特殊部分的重要意义。两者的异同之处十分明显。新的实践观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说到实践观不得不多说一点,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人的认识的基础。认识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必须确定认识活动的立足点和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在《提纲》第二条中,马克思从新的实践观出发回答了真理的标准问题。历来的哲学家们提出过多种区分真理和谬误的标准,比如,以某种经典或圣人之言为标准,以是否清楚明白为标准,以个人的良知或多数人的意见为标准,等等。费尔巴哈把直观当作真理的标准。他说:“思维也就没有别的真理标准”,“能决定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只有那通过感性直观而确定自身,而修正自身的思维,才是真实的”。费尔巴哈的真理标准与历史上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真理标准的共同点是,局限于思维、认识的范围之内,把某种认识或认识的某种属性当作真理的标准,因而都是主观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重要论断第

2

一次跳出了主观认识的圈子,针对着费尔巴哈以及从前的一切真理标准观点鲜明地指出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个问题在理论的或主观思维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们应该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的思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这同时也就是证明自己的思维具有正确认识客观现实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这里说证明“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是用实践的观点回应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认为,虽然人的认识是由独立于人之外的“自在之物”引起的,但是“自在之物”在“彼岸”,而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能达到“彼岸”。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实践能够证明自己的思维可以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身的真理性认识,它的对象就在“此岸”,没有不可知的“彼岸”。这样,马克思既用实践解决了人的认识能不能获得真理,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反驳了不可知论,又用实践回答了如何区分认识中的真理和谬误的问题,确立了客观的真理标准。人的认识只能来自实践,并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无论是争论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或离开实践去争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都如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一样,是脱离实际的烦琐无聊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到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在每一个时刻演绎着,但是最终的道理还是要实践的得出真理。谬论经不住考验!实践观能让我们打开社会历史的大门。

总的来说看了马克思的东西之后真的感触非凡啊,伟人的看法与观点肯定是很领先的。我们要学习多去实践,把握好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本人才疏学浅对于马克思的著作只能看懂这一点点的道理,说出几点本人的认识。

3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