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 氢能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能源专题讲座课程论文 - 氢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元素区分,可分为稀土系、钙系、钛系、锆系、镁系等; 3.1.1 稀土系储氢合金

LaNi是较早开发的稀土储氢合金,它的优点是活化容易、分解氢压适中、吸放氢平衡压差小、动力学性能优良、不易中毒。但它在吸氢后会发生晶格膨胀,合金易粉碎。 3.1.2 镁基储氢材料

镁系储氢合金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而且吸放氢平台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十分诱人。但其吸放氢速度较慢、氢化物稳定导致释放氢温度过高、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等缺点,使其实用化进程受到限制。镁具有吸氢量大(MgH。含氢的质量分数为7.6 )、重量轻、价格低等优点,但放氢温度高且吸放氢速度慢。通过合金化可改善镁氢化物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从而出现实用的镁基储氢合金。 3.1.3 钛系储氢合金

钛系储氢合金最大的优点是放氢温度低(一30℃)、价格适中,缺点是不易活化、易中毒、滞后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对于Ti—V—Mn系储氢合金的研究开发十分活跃,通过亚稳态分解形成的具有纳米结构的储氢合金吸氢质量分数可达百分之二以上。

3.1.4 钒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

钒可与氢生成VH氢化物。钒基固溶体型储氢合金的特点是可逆储氢量大、可常温下实现吸放氢、反应速率大,但合金表面易生成氧化膜,增大激活难度。金属氢化物储氢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使用也比较安全,但质量效率较低。如果质量效率能够被有效提高的话,这种储氢方式将是很有希望的交通燃料的储存方式。

3.2 碳质储氢材料

在吸附储氢的材料中,碳质材料是最好的吸附剂,它对少数的气体杂质不敏感,且可反复使用。碳质储氢材料主要是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石墨纳米纤维(GNF)和碳纳米管(CNT)。 3.2.1 超级活性炭吸附储氢

超级活性炭储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在中低温(77~273 K)、中高压(1~

5

10 MPa)下利用超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作吸附剂的吸附储氢技术。与其他储氢技术相比,超级活性炭储氢具有经济、储氢量高、解吸快、循环使用寿命长和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优点,是一种很具潜力的储氢方法。 3.2.2 碳纳米管/纳米碳纤维吸附储氢

从微观结构上来看,碳纳米管是由一层或多层同轴中空管状石墨烯构成,可以简单地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以及由单壁碳纳米管束形成的复合管,管直径通常为纳米级,长度在微米到毫米级。石墨纳米纤维的储氢能力取决于其纤维结构的独特排布。氢气在碳纳米管中的吸附储存机理比较复杂。根据吸附过程中吸附质与吸附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别,以及吸附质状态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3.3 络合物储氢材料

络合物用来储氢起源于硼氢化络合物的高含氢量,日本的科研人员首先开发了氢化硼钠和氢化硼钾等络合物储氢材料,它们通过加水分解反应可产生比其自身含氢量还多的氢气。后来有人研制了一种被称之为“Aranate”的新型储氢材料:氢化铝络合物。这些络合物加热分解可放出总量高达7.4 (质量分数)的氢。氢化硼和氢化铝络合物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储氢材料,但为了使其能得到实际应用,人们还需探索新的催化剂或将现有的钛、锆、铁催化剂进行优化组合以改善NaA1H 等材料的低温放氢性能,而且对于这类材料的回收再生循环利用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3.4 有机物储氢材料

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发的一种新型储氢技术,其原理是借助不饱和液体有机物与氢的一对可逆反应,即加氢反应和脱氢反应实现的。烯烃、炔烃和芳烃等不饱和有机物均可作为储氢材料,但从储氢过程的能耗、储氢量、储氢剂和物理性质等方面考虑,以芳烃特别是单环芳烃为佳。目前研究表明,只有苯、甲苯的脱氢过程可逆且储氢量大,是比较理想的有机储氢材料。有机物储氢的特点是:(1)储氢量大 ;(2)便于储存和运输;(3)可多次循环使用;(4)加氢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供利用。

6

四、氢能的利用

4.1 氢是清洁的车用原料

氢可以做汽车燃料。用氢气作燃料油许多优点,首先是干净卫生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非常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其次是氢气在燃烧时比汽油的发热量高。一般的内燃机,通常以柴油或汽油作燃料,氢气车则改为使用气体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氢会取代一般的引擎。把氢输入燃料电池中,氢原子的电子被质子交换膜阻隔,通过外电路从负极传导到正极,成为电能驱动电动机;质子却可以通过质子交换膜与氧化和为纯净的水雾排出。氢能汽车行车路程远,使用寿命长。

近年来,国际上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德国、法国等采用氢化金属储氢,而日本则采用液氢燃料组装的燃料电池应用在汽车上,已经行了上百万千米的道路运行试验,其经济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均较好。氢气可以从电解水、煤的气化中大量制取,而且不需要对汽车发动机进行大的改装,因此氢能汽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 燃料氢气发电

可以通过燃料氢气能发电。目前各种大型电站,无论是水电、火电或核电,都是把发出的电送往电网,再由电网输送给用户。但是,因为终端用电户的负荷不同,电网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谷。用电高峰期经常闹“电荒”,电力供不应求;在低谷时期,发出的电还有富余。

为了调节峰荷,电网中常需要启动快和比较灵活的发电站,氢能发电最适合扮演这个角色。利用氢气和氧气燃烧,组成氢氧发电机组。这种机组是火箭型内燃发动机配发电机,他不需要复杂的蒸汽锅炉系统,因此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启动迅速,要开即开,要停即停。在电网低负荷时,还可以吸收多余的电来进行电解水,生产氢和氧,以备高峰是发电用。这种调节作用对于电网运行是极其有利的。

另外,氢和氧还可直接改变常规火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提高电站的发电能力。例如,氢氧燃烧组成磁流体发电。利用液氢冷却发电装置,进而提高机组功率等。更新的氢能发电方式是氢燃料电池。这是利用氢和氧(成空气)直接经过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换言之,也是水电解槽产生氢和氧的逆反应。

7

这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已经引起世界关注。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等加紧研究各种燃料电池,现已进入商业性开发,日本已建立万千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站,美国有30多家厂商在开发燃料电池。德国、英国、法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也有20多家公司投入了燃料电池的研究。

燃料电池理想的燃料是氢气,因为它是电解制氢的逆反应。燃料电池的主要用途除建立电站外,特别适合做移动电源和车船的动力,因此也是今后氢能利用的孪生兄弟。

五、总结与展望

能源、资源及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氢能源来化解这种危机,但目前氢能源的制备还不成熟,储氢材料的研究大多仍处于实验室的探索阶段。氢能源的制备应主要集中在生物制氢这一方面,其他制氢方法,是不可持续的,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制氢中的微生物制氢需要基因工程同化学工程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尽快开发出符合要求的产氢生物。生物质制氢需要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大力推广,这些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氢气的储存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发现方面,对材料的规模化或工业制备还未及考虑,对不同储氢材料的储氢机理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因为每一种储氢材料都有其优缺点,且大部分储氢材料的性能都有加合性的特点,而单一的储氢材料的性质也较多地为人们所认识。因此认为,应该研制出集多种单一储氢材料储氢优点于一体的复合储氢材料是未来储氢材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任南琪.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能源工程,2001,(2):18~20 [2] 三宅淳,王伟廉,陈锡明.利用光合作用细菌制氢[J].新能源,1991,13(3):

48~52

[3] 朱核光.生物产氢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环境生物学报,2002,8(1):98~

104

[4] 王恒秀,李莉.一种新型制氢技术[J].化工进展,2001,(7):12 ~15

8

[5] 刘江华,方新湘,周华.我国氢能源开发与生物制氢研究现状[J],新疆农

业科学,2004,41,85~87

[6] 顾年华等.2l世纪我国新能源开发展望[J].中国能源,2002,(1):25~28 [7] 吴承康,徐建中,金红光.能源的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22(4):2O~25

[8]陈进富.基于汽车氢燃料的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新技术研究[M].北京:石油

大学出版社, ,78~79

9

199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