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K+ B、Ca2+ C、Na+ D、Mg2+ E、Cl- 6、影响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是(A、B、D、E)

A、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组织液静水压 六、简答题

1、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P36-37

答:第一心音:主要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面产生,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

第二心音:主要由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迅速关闭及血液冲击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引起振动所产生,特点是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在主、肺动脉瓣听诊区听得最清楚。 2、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意义。P46 答: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主要有三条: 迂回通路: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 微静脉 直捷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 微循环血流通路的意义:迂回通路又称为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直捷通路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返回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动——静脉短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多分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 3、简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P49 答:动脉血压升高 动脉血管壁扩张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牵拉而产生神经冲动 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上传 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减弱) 经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经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减少,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的冲动减少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回升。 4、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本身收缩能力和心率。前三项主要影响搏出量的改变。

①心肌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越大,心室肌初长增加,收缩力增加,故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但若前负荷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时,每搏输出量反而减少。

②心肌的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射血阻力增大,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加大,心室收缩力量增强,每搏输出量又可增加。形成搏出量先少后多的现象。

③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决定心肌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心肌本身功能状态。它受神经、体液以及一些药物的调节。在同在的前负荷条件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多。

④心率。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故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160次/分),心率增快,则输出量增多。反之,减少。P36

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P44

答: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升高;②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下降;

③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下降;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稍下降,脉压增大;⑤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应相适应,从而维持正常血压。

第五章 呼吸 一、名词解释:

1、 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P55

2、 呼吸运动: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P56 3、 肺通气:指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P55

4、 肺换气:指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P60 5、 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P59

6、 用力呼气量:即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

能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P59

7、 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P59 8、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P59 9、 肺牵张反射:指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P64

10、 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P61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外呼吸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和 内呼吸 三个环节。其中外呼吸又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P55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 减小肺的弹性阻力使肺容易扩张 和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P58

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原动力是呼吸运动。P56 4、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P59 5、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其中主要的运输形式是化学结合。P61

三、A型题

1、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参P57

A、胸膜腔的密闭性 B、两层胸膜之间有浆液 C、呼吸肌收缩 D、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E、肺内有表面活性物质 2、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B)P64

A、缺O2 B、一定浓度的CO2 C、NaHCO3 D、一定浓度的H+ E、HCO3- 四、B型题

(1~3题备选答案)

A、潮气量 B、肺活量 C、用力呼气量 D、肺泡通气量 E、残气量 1、可较好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C)P59 2、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D)P59

3、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A)P58 (4~6题备选答案)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4、一定范围内PCO2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B)P64 5、 PO2降低,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A)P63-64

6、动脉血H+浓度升高,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A)P64 五、X型题

1、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A、D)P57

A、维持肺泡呈扩张状态 B、保持肺的顺应性 C、减小吸气的阻力

D、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在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之间起耦联作用 2、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B)P62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脊髓 E、大脑皮质 六、简答题

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P57

答:胸内负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种是促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另一种是促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可表示为:

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 肺回缩力

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 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若将大气压视为零,则: 胸膜腔内压 = -肺回缩力

可见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所决定的,故其值也随呼吸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为何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仍为负?这是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所以从胎儿一出生的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不能回复到原来的最小状态,胸膜腔负压即告形成并逐渐加大。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为回缩倾向,即使是最强呼气,肺泡也不可能完全被压缩。

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1) 首先胸膜腔负压的牵拉作用可使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缩,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

(2) 其次,胸膜腔负压还加大了胸膜腔内一些壁薄低压的管道(如腔静脉、胸导管等)内外压力差,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综上所述,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2、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参P60

答:正常成人肺的总扩散面积很大,约100m2。平静呼吸时,可供气体交换的呼吸膜面积约为40m2;用力呼吸(深慢呼吸)时,肺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呼吸膜面积可增大到约70m2。呼吸膜广大的面积及良好的通透性,保证了肺泡与血液间能迅速地进行气体交换。

3、低O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P64

答:吸入气PO2降低时,肺泡气、动脉血PO2都随之降低,可引起呼吸增强,肺通气增加。但需动脉血中PO2降低到10.64kPa(80mmHg)以下时,才有明显效应。可见动脉血PO2对正常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大,仅在特殊情况下低O2刺激才有重要意义。

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但是低O2可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兴奋呼吸中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低O2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一、名词解释

1、 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P67

2、 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 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P67

3、 胃排空:指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P68

4、 胃肠激素:指存在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多种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学物质。P74

二、填空题

1、 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P67

2、 胃液的成分主要有盐酸、 胃蛋白酶原 和黏液、内因子。P68

3、 交感神经兴奋对消化功能起 抑制 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对消化功能起 兴奋 作用。P73 三、A型题

1、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C)P69

A、1~1.5h B、2~3h C、4~6h D、7~8h E、12~24h

2、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D)P69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3、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的是(D)P69

A、脂肪酸 B、胆盐 C、蛋白水解产物 D、肠致活酶 E、糜蛋白酶 4、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的成分是(D)P70

A、胆固醇 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C、胆色素 D、胆盐 E、脂肪酸

5、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C)P69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四、B型题

(1~2题备选答案)

A、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运动 B、促进胰液中HCO3-分泌 C、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 D、促进胆汁排出 E、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1、抑胃肽的主要作用是(A)P74 2、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是(D)P74 五、X型题

1、胃肠激素包括(ABDE)P74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组胺 D、胆囊收缩素 E、抑胃肽 2、下列因素中,哪些不能促进胃运动(BCDE)P73-74

A、促胃液素 B、交感神经兴奋 C、促胰液素 D、抑胃肽 E、小肠中酸性食糜 六、简答题

1、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P68

答:1.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2.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 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2、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P72

答:(1)小肠的吸收面积大:人的小肠长约5~7m,它的粘膜具有环形皱褶,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