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考试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电气安全考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电气安全

一、名词解释

1、感知电流: 感知电流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2、室颤电流: 是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

3、摆脱电流:是值人在接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4、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5、重复接地:是指零线上除工作地以外的其它点的再次接地。

6、屏护:屏护是一种对电击危险因素进行隔离的手段,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事故。

7、单相触电:指人体接触到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的同时,人体另一部位触及某一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双相触电:这是指人体的两个部位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所引起的电击。

8、触电事故:由于人体触及带电体(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电流流经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9、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联结(包括IT系统和TT系统中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之间的联结)。 10、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地电压,指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允许范围的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

11、跨步电压:跨步电压是指人站在流过电流的地面上,加于人的两脚之间的电压。

12、直(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对于设备绝缘完好无损(正常情况下带点),人体由于种种原因直接触及带电部分而引起的电击的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对于故障状态下引起的电击的防护。 二、选择题

1.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 B )毫安。 A.160 B.16 C.1.6 D.0.16

2.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定期测定,其测定周期为( A )年。 A.0.5 B.1 C.2 D.3

3.决定人体阻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 )。

A.皮肤阻抗 B.体内阻抗 C.骨骼阻抗 D.肌肉阻抗 4.人体电阻的平均值大致是( C )左右。 A.15? B150? C.1.5k? D.1.5M? 5.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 D )造成的。

A电伤 B.摆脱电流 C.电烧伤 D.电击 6.( D )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的电击。 A.数安 B.数毫安 C.数百毫安 D.数十毫安

7.当有电流在接地点流入地下时,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的电压称为( A )。

A.跨步电压 B.跨步电势 C.临界电压 D.故障电压 8.工频电流与高频电流在电击危险上相比,( B )。

A.高频危险性大 B.工频危险性大 C.危险性相同 D.无法确定谁的危险性大

9.从单相触电的危险性来看,接地电网同不接地电网相比,( B )。 A.接地电网危险性大 B.接地电网危险性小 C.它们的危险性一样大 D.它们的危险性不能确定

10.从一相故障接地的危险性来看,接地电网同不接地电网相比,( A )。 A.接地电网危险性大 B.接地电网危险性小 C.它们的危险性一样大 D.它们的危险性不能确定

11.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接地装置电阻时,被测接地体与电流极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B )米。

A.10 B.20 C.40 D.50

12.电工绝缘材料是指体积电阻率为( B )欧?米以上的材料。 A.102 B.107 C.109 D.1012

13.不接地低压系统的保护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 A )欧。 A.4 B.10 C.30 D.50

14.为防跨步电压危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与人行通行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D )米。

A.0.5 B.1 C.2 D.3

15.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 C )兆欧。 A.2 B.5 C.7 D.10 16.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 D )。 A.减少设备及线路漏电 B.防止供电中断

C.减少线路损耗 D.防止触电及漏电火灾事故

17.对于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 B )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 B.30mA及以下 C.1A以上 D.1A以下 18.在电气设备绝缘保护中,符号“回”是( B )的辅助标记。 A.基本绝缘 B.双重绝缘 C.功能绝缘 D.屏蔽 19.采用安全特地电压是( D )的措施。

A.仅有直接接触电击保护 B.只有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C.用于防止爆炸火灾危险 D.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20.双重绝缘是兼有( C )的绝缘。

A.工作绝缘和基本绝缘 B.保护绝缘和附加绝缘 C.工作绝缘和保护绝缘 D.工作绝缘和空气绝缘

21.在保护接零线路中,漏电保护装置负载侧的零线只能是( D )。 A.保护零线 B.PEN线 C.PE线 D.工作零线

22.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的乘积不应超过( B )mA.s。 A.10 B.30 C.50 D.100

23.为了防止线路故障引发火灾,架空线路不应跨越( A )。 A.燃烧材料作屋顶的建筑物 B.道路 C.通航河流 D.索道

24.通常电气隔离是指采用电压比为( A )的隔离变压器,实现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的隔离。

A.1:1 B.1:2 C.2:1 D.380:220 25.日光灯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是( A )烤着可燃物。

A.灯管发热 B.灯管爆炸 C.镇流器发热 D.电线发热 三、问答题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同哪些因素有关? 答:电流的伤害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伤害越严重; 2)通电时间,通电时间越长伤害越严重; 3)通过人体电流的种类,交流比直流危险性大;

4)通过人体电流的途经,流过心脏的电流分量越大越危险;

5)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身体越差、遭受突然打击,触电时越危险。 2.电气设备绝缘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电气设备绝缘破坏的主要原因有:

1)绝缘材料所承受的电压或电场强度超过其允许的最大值;

2)绝缘材料接触到腐蚀性气体、蒸气、潮气、粉尘、污水或受到机械损伤时,都会降低绝缘性能,以至绝缘性能被破坏;

3)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绝缘材料由于受到温度、气候、时间、环境的长期影响而逐渐老化,进而失去绝缘性能。 3.为什么工频交流电比直流电的危险性大?

答: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人体对工频交流电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达250mA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损伤,而接触50Hz交流电时只要有50mA的电流通过人体,

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动,从而导致死亡。(由人体阻抗的等效电路可知,因为存在皮肤电容,人体的电阻高于交流阻抗,所以对于同一人来说,工频交流电比直流电的危险性要大。) 4.屏护主要应用与什么场所?

答:屏护主要应用于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护人身安全的场所,如: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人体可能触及或接近的裸线、高压电气设备、安装在人体可能触及或接近场所的变配电设备等。

5.什么叫介质损耗?为什么说tgδ(δ为介质损耗角)越大,电介质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差?

答:在交流电电压作用下,电介质由于发热而损耗的能量叫做介质损耗。由于介质损耗是漏导电流和吸收电流造成的,漏导电流和吸收电流越大,介质损耗角δ越大,则tgδ越大,因此,tgδ越大,漏导电流和吸收电流越大,电介质的绝缘材料性能越差。 6.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是什么?

答:为了保证屏护装置的有效性,屏护装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和安装距离;

2)屏护装置所用的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金属屏护装置必须可靠接地或接零;

3)遮拦、栅栏等屏护装置必须有明显的带电标识和危险警示牌; 4)必要时应配置声光报警信号和联锁装置。 7.什么叫间距?间距的作用是什么?

答: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间距的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防止过电压放电和各种短路事故导致的火灾事故。 8.简述IT系统的安全保护原理

答:IT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如果设备进行了保护接地,并且接地电阻又很小,这个电阻与人体电阻是并联的,那么即使发生了设备外壳漏电,流过人体的电流由于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而使其很小,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9.简述TN系统的保护原理

答: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碰壳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的电源断开,消除触电的危险。

10.什么叫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的作用是什么?

答:等电位联结是指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外部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实质相等电

气连接。等电位联结的作用有降低等电位联结影响区域内的可能接触电压、降低等电位联结影响区域外侵入的危险电压和实现等电位环境等。 11.简述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

答: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电或静电等都能引起火灾。有的火灾是人为的,比如: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不遵守有关防火法规,违反操作规程等。从电气防火角度看,电气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使用不当,保养不良,雷击和静电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几个主要原因。

12.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1)周围和空间必须有可燃物的存在; 2)具有产生和积累静电的条件;

3)静电积累到足够高的电压后,发生局部放电,产生静电火花; 4)静电火花的能量大于或等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 13.防止和消除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方法有哪些?

答: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利用泄漏法、中和法和工艺控制法来进行防止和控制。

泄漏法就是把静电泄漏掉,泄漏法包括接地、增湿、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中和法是借助静电中和器产生的电子或离子,利用正电与负电的中和来消除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工艺控制法就是在设计产品生产工艺时,应选择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及设备、控制工艺过程并使之不产生静电或者产生的静电不超过危险程度。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