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完整word)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七年级下册:12 卖油翁 1、解释字词:

善: 擅长 矜: 夸耀 尝: 曾经 释: 放下 睨: 斜着眼睛看 去: 离开 颔: 点头 汝: 你 知: 懂得 精: 精湛 但: 只是 安: 怎么 轻: 轻视 酌: 倒油 置: 放

覆: 盖 徐: 慢慢地 沥: 注入 因: 接着 惟: 只 遣: 打发 2、通假字:

①但手熟尔: 尔 通 耳 , 罢了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杓 通 勺 , 勺子 3、一词多义:

A、射:①陈康肃公善射( 射箭 ) ②吾射不亦精乎( 射箭的本领 ) B、以:①公亦以此自矜(凭借) ②以我酌油知之(凭借) ③以杓酌油沥之(用 ) ④以钱覆其口(用 )

C、尔:①尔安敢轻吾射( 你 ) ②无他,但手熟尔( 罢了 ) D、而:①释担而立(表顺承) ②久而不去( 表修饰,地) ③而钱不湿(表转折,但) ④笑而遣之(表修饰,着 )

E、之:①睨之(代陈尧咨射箭) ②颔之(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

③酌油知之(代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④酌油沥之(代葫芦)⑤笑而遣之(代卖油翁) 4、词类活用:

①尔安敢轻吾射: 轻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解释为 轻视

②吾射不亦精乎: 射 : 动词活用为名词 ,解释为 射箭的本领 ③但微颔之: 颔 :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解释为 点头 5、句子翻译: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②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③无他,但手熟尔。

译: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6、原文填空:

(1)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但微颔之。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__颔之_。 (4)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①当世无双 ②十中八九

(5)文中哪三句表现了陈尧咨的骄傲自满、傲慢无理?_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6)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无他,但手熟尔;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 是凭他倒油的经验作出这样的评价的(以我酌油知之)。

(7)卖油翁和陈尧咨的一番对话是怎样引起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失十中九八,但唯颔之。 7、文章理解:

(1)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答: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

(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请找出相关语句。 描写方法 陈尧咨 卖油翁 神态 自矜、忿然、笑 睨之 语言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乎?尔安敢轻吾射? 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善射、笑而遣之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动作 乃取……沥之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

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 (4)本文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8、“探究”拓展。

1、找出三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 ①百步穿杨②百发百中③百无一失

2、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3、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⑥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七年级下册 16 短文两篇 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 一、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 这 3、惟吾德馨 。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儒: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二、翻译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统领全文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文中点睛之笔是何陋之有。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文中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 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是简陋,但由于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显得简陋。 7、写出三组对偶句(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调素琴,阅金经

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用诸葛亮、杨雄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的陋室就不显得简陋;引用孔子的话,反问句式呼应前文“斯是陋室”,点明了文章主旨,表明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二、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 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

2、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 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七年级下册 24 河中石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圮于河 (倒塌 )(2)阅十余岁( 经过,过了 ) (年 ) ...(3)曳铁钯 (牵引,拖着 )(4)湮于沙上 (埋没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 ..(6)如是再啮(冲激 )(7)不更颠乎(颠倒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 ) .(9)竟不可得 (终于,到底 ) (10)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 )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再啮 古义:( 这样 ) 今义:(判断动词 ) .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事物的道理 ) 今义:( 物理学 ) .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6.回答问题: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是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践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至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在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刻舟求剑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