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检测 :第28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21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 检测 :第28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正确。

答案:8.A 9.C

(2020·重庆部分区县一诊)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为解决该地区某种环境问题所设计的排灌系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A.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B.土地盐碱化 D.地下水漏斗

11.相对于1995年,2015年的排灌方式( ) A.施工简单且成本低 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B.制约了机械化作业 D.减轻了土壤的污染

解析:第10题,获取左图信息,该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引水灌溉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进而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更容易在土壤表层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B对;土地荒漠化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用水(过多取水)等造成的,A错;引水灌溉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错;地下水漏斗是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现象,图中地下水位高度总体相当,没有明显低于其他水位的地方,D错。第11题,在土壤深处埋放暗管,施工难度较大,A错;暗管在地下一定的深度,农用机械是在土壤表层作业,暗管不会制约机械化作业,B错;暗管埋设在地下,减少了对地表土地的占用,同时通过暗管排水可减轻土地盐碱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C对;土壤污染来自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物等,改变灌溉方式并不能起到减少土地污染的作用,D错。

答案:10.B 11.C 二、非选择题

12.(2020·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 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 592 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 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 592吨增长近27倍。下面图1为青海湖水系图,图2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从有鳞片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1)注意“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含义,结合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湖水盐度增大进行分析。(2)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

同时湟鱼对“水质等要求严格”,可从人为因素对栖息地、水质的影响角度分析。(3)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级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4)湟鱼对水质敏感,需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加强人工繁殖。

答案:(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13.(2020·唐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

解析:(1)注意设问要求分析“集中在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包括两个方面。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风向角度分析。(2)“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3)材料中提

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4)原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

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

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

(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

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