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桃树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桃蛀果蛾的发生与防治

又名桃小食心虫、桃蛀虫。苹果的主要蛀果害虫。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危害多种果树,危害苹果、梨、枣较严重。桃小食心虫只危害果实。被害果果面有针头大小的蛀(人)果孔,由孔流出泪珠状汁液,干涸后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取食果肉形成弯曲纵横的虫道,虫粪留在果内呈“豆沙馅”状。幼果被害后,生长发育不良,形成凹凸不平的“猴头果”;后期受害的果实,果形变化不大;被害果大多有圆形幼虫脱果孔,孔口常有少量虫粪,由丝粘连。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灰褐色;前翅中部靠近前缘处有1个蓝黑色近三角形的大斑;雌虫下唇须较长,向前伸直;雄虫下唇须短小,向上翅起。卵为椭圆形,初产时为橙红色,渐变为深红色,卵顶部着生2~3圈“Y”状刺毛。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体背桃红色,体长约13毫米;头部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腹末无臂栉。茧分两种类型:一种为冬茧,即幼虫越冬时做的茧,冬茧圆形,稍扁,茧丝紧密;一种为夏茧,即幼虫化蛹 时做的茧,夏茧长纺锤形,茧丝松散;两种茧外都附着土粒。蛹长约7毫米,

淡黄色至黄褐色,体表光滑无刺。

生活史及习性:在甘肃一年发生1代;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一年发生1~2代;山东、江苏、河南一年发生1~3代。无论一年发生几代,都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虫的分布受地面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地面平坦,无杂草、石块时,幼虫多集中在树干周围;地面有杂草或石块时,幼虫则分散在整个树盘的范围内。

在苹果落花后半月左右,当旬平均气温达到17℃,地温达19℃时,幼虫开始出土。幼虫出土受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上时,幼虫能顺利出土;土壤含水量在 5%以下,幼虫出土迟缓;土壤含水量在3%以下,幼虫几乎不能出土。在幼虫出土期遇到降雨,在降雨后2~3天,幼虫会连续出土。在辽西苹果产区,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在5月中旬,盛期在6月上中旬(出土量占80%左右),末期在7月中旬。

越冬幼虫出土后,在地面做夏茧化蛹,蛹期约半月。6月上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末期在7月下旬。雄成虫对人工合成的桃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有强烈趋性。近年来,这种性外激素已广泛用于成虫发生期测报。成虫白天不活动,多栖息于树干、枝条、叶背面或杂草上。成虫夜间活动,交尾、产卵、无趋光性。气温在25~30C、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成虫产卵。卵主要产于果实萼洼处,梗洼处较少。成虫产卵对苹果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金冠品种着卵量明显大于国光。第一代卵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一段时间后,从果实胴部蛀人果实,幼虫在果实内取

食,排粪便于其中。幼虫老熟后从果中脱出,7月下旬以前脱果的幼虫基本

不滞育,脱果后在地面做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成虫仍产卵于果实,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