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震旅游研究报告(第一章第二节)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川西地震旅游研究报告(第一章第二节)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前言

5.12汶川地震后,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指出:“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地震废墟进行现场调查,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范围,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5.12”汶川大地震给受灾地区带了空前的破坏,如何进行灾后重建、振兴灾区经济成为灾情基本平稳后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我们吸取了世界著名地震案例经验,结合四川灾区的实际情况,倡导最大效力发挥旅游业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作用,实现灾区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在其灾后重建中无疑将是一个重头戏,思考如何发挥旅游业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实现借助旅游之势,带动四川的雄起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是川西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特殊旅游资源和旅游亮点。在汶川大地震前,以唐山为代表的诸多城市遭受地震灾害考验,都已经成功在灾后崛起。

国家旅游局局长指出:“旅游部门可沿地震带开发新一轮地震遗迹(广义)旅游产品。” “由于自然原因地震造成的遗址、遗迹就变成了一种资源,如果合理地开发、保护和利用,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将来就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合理、科学开发特殊旅游资源是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基础工作就是认真调查,科学认识和分析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用先进文化观挖掘特殊旅游资源的文化。

一、研究范围:川西、德阳 1、川西

川西即指四川西部,是四川的一个地区。行政区划上是中国1950年至1952年存在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称川西人民行政公署,驻地为成都市,辖茂县、绵阳、温江、眉山四个专区和成都市。现在主要是指成都平原上的成都、绵阳、德阳、眉山四个地级市,也包括通常被称作“川西北”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

川西旅游多指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

川西地貌区包括川西坝子(成都平原);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川西山地)两部分。后者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西部都属于川西高原。

川西属于地震多发区。中国有四大地震区,川西位于最大的青藏高原地震区的金沙江-可可西里地震带,部分在阿尔金山-祁连山地震带内。西南大学徐茂其先生称为“川西南北向地震带”,指出“川西南北向地震带,位于东经102°10′至104°30′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是地震频繁、震级高、烈度大的地区之一。”(徐茂其:对川西南北向地震带构造地貌的初步认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本研究的川西指的是四川西北地区,即以5.12地震重灾区范围,即龙门山地震破裂带为主,部分涉及川西历史地震区(如茂汶-叠溪地震)。

图1-1 汶川地震区旅游交通图

2

2、德阳

德阳市是本研究的重点。市内绵竹、什邡西部在龙门山地震破裂带内,是512大地震的10大极重灾区之两大区域。绵竹市境内的东汽厂汉旺厂区,什邡市的穿心店是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工业遗址),也是大龙门山旅游区东南重要门户,龙门山旅游环线、轻轨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

德阳市1983年建市,为四川省地级市,现辖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绵竹市、罗江县、中江县六个县级行政区。幅员面积5954平方公里,人口382万。

德阳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成都平原腹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东北,东跨龙泉山入川中盆地,南靠成都市区,西垮龙门山进入川西高原,北接航天城绵阳市;是成(成都)-德(德阳)-绵(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西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九大城市之一。

德阳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距省会成都58公里,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高速公路、108国道贯穿境内;六个县均有高等级公路联接,已建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区)高等级水泥路为骨架,市、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环型公路网络。

德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长江文明之源”—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有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德阳孔庙;有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此外,三国遗址庞统祠、中国德孝城、特级英雄黄继光纪念馆、蓥华山风景区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观也极具开发价值。

德阳县域经济发展较好,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是四川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什邡市、绵竹市、广汉市、旌阳区是四川省“十强县”,罗江人均财力居全省丘区县前列,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中江县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德阳市境呈东南-西北狭长展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山地面积

3

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0 %;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1 %;东南部为盆中丘陵,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9%。德阳市河流分属沱江和涪江水系,继光水库是本市最大的水库。

德阳是省级园林城市,旌湖两岸生态环境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7年,德阳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图1-2 德阳旅游交通图

二、研究思想、重要观点、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当前,地震灾区在积极安臵群众生活的同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难题多。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建方针,根据德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开展灾后重建课题研究的通知,特申报《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探》专题。

四川省是地震灾害频繁而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人们对地震灾害防治措施十分重视。本研究另辟蹊径,提出第三条路就是“用”。提出从旅游发展角度开发利用这些地震灾害遗迹资源。

本研究认为,地震灾害遗迹是一种资源,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它具有旅游资源的普通属性,值得研究。灾害与旅游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人们惧怕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是损失、痛苦、恐慌和毁灭;人们热爱旅游,而旅游带给人们的是收益、愉悦、欢快与享受,是高质量的生活。灾害与旅游表面上看毫不相干,没有人愿意将灾害与旅游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灾害与旅游之间已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灾害遗迹作为新的旅游资源来开发。使曾经的伤心之地成为今天的学习课堂。另一方面。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也时常要防止灾害事件的发生。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