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要点(供参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原因:信息的影响 当某观点得到最好解释时,会使某些群体成员被说服,改变观点,转向有说服力的观点。

群体讨论所造成的规范性影响,使人民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去支持与自己观点接近又较极端的人。

从众:个体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从众具有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意义。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群体的规模,个体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

3. 高校学生的班集体心理

集体舆论: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作用:评价,监督,行为引导

集体凝聚力: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4. 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有非正式领导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积极作用:满足心理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

消极作用: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

5.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平等性,感情色彩浓厚,富于理想化。 6.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A 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水平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B 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 C 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 D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7. 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A 平等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尊严平等

B 尊重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 C 真诚原则:以诚相待。最重要的原则 D 社会交换原则:

E 理解原则:善解人意,理解,关心。 8.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A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B 主动交往

C 移情(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 D 合理对待批评 9. 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A 避免争论 B 维护他人的自尊 C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D 学会批评

E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九章 高校学生的品德心理

1. 品德: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的心理结构: A 道德认知(品德的核心) B 道德情感(引起道德动机) C 道德意志(调节道德行为) D 道德行为(品德的重要标志)

关系:相互联系、配合、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3. 几种主要的品德理论 A 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10岁) 两个参照点:尊重准则,社会公正感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从服从公正到公平、公道的公正 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B 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前世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世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高中水平) 后世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大学水平);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C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学习信任的阶段:信任对怀疑(0-1.5岁)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自主对羞怯(1.5-4) 发展主动性阶段:主动对内疚(4-5) 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勤奋对自卑

建立个人同一感阶段: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或社会责任感(18-30) 显示创造力感阶段:繁殖对停止或创造(30-60) 达到完善阶段:完美无憾对绝望(60以后) 4. 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 一. 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

掌握道德概念(克服意义障碍) 提高评价能力 确立道德信念 二.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 直觉式道德感 形象式道德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