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心得体会 正阳县大春文武学校 高红贺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教师心得体会 正阳县大春文武学校 高红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等数十位名师教学示范录像课,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定期观看和研讨。老师通过专家引领,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教学实践扎根在了教师心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3、提升师德修养。

如果说教师的理论素养是教师的血肉,那么,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的灵魂。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及职业道德的学习,增强教师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2005年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举行了“学习殷雪梅,岗位比奉献”的教师座谈会,教师们在会上都纷纷表示,要学习殷老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纪念殷老师。

(三)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反思——将文本理论和专家理念内化为个体的理论素养。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没有个体反思的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领导不能掌握教师思维的“生杀大权”。没有反思会滋生教师思维的依赖性,从而变成理论学习的听众。学校积极搭建教师反思的平台。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

第一,要求教师将每次学习反思的心得体会上传到校园网站“成长博客”上,其他教师产生 “共鸣”的、提出“质疑”的,都可以在后面 “跟贴”。第二,我们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沙龙活动”,每次将一个教育教学中的热点话题放到学校网站《公告栏》上,教师根据自身学习、实践体会,开展网上反思交流。第三,学校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时间,让反思深刻的教师请上台为其他教师现身说法。第四,要求教师保质保量完成教后记和教学生成,对课题组成员明确了具体撰写要求,每月评比一次。

就这样,教师们在学习着,思考着,总结着,隐性的教育思想得以充分激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加强同伴互助,实行教师间优势互补。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并基本形式有: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课改沙龙)等。

第一,信息交换:我校把每个单周的周二放学后定为教研组同伴互助交流时间。教师把个体教育教学教研实践中的困惑带到集体来解决、讨论。教师们在讨论中分析教学现象,交流教育教学方法,并把自己的或和他人讨论的观点对比、

提炼、内化。

第二,经验分享: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切实把握好新教师的“入门”关、青年教师的提高关、骨干教师的发展关。为了扎实开展这一活动,学校为青年教师找“师傅”,并签定师徒结对协议,规定学艺内容和要求。听课要求:每学期徒弟听师傅的课不得少于4节,师傅听课不得少于8节,听后共同探讨教学得失,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改进措施。除此之外,徒弟在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学生管理等方面均需向师傅虚心请教。喜人的是,这项活动不仅成长了徒弟,也发展了师傅。

第三,深度会谈:除了集体研讨、网上沙龙、师徒结队等同伴互助形式外,课题组成员间开展了“青年教师共同发展俱乐部”等活动。在这些学术活动中,教师们不知不觉提升了新课程理念。吴惠娟老师的论文《让童心在自由中飞翔》就是典型的同伴互助研讨的产物。

(四)变革教研课方式,成为我校的校本教研亮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场所。在校本教研中课堂是最好的培训场地,课堂教学的锤炼是永远的培训内容。传统的教研课的安排是这样的:教导处根据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安排一位教师上一节课。这位教师独立备课、上课。在课后开展评课活动,大多数教师或者因为教材不熟悉,或者体会不深刻,只能由几位骨干教师发言,其内容大都是空话、好话、套话。其他教师成了看客。我校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变革,采用了教师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具体做法是: 1、同课多人备。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校本教研中,我们把集体备课作为一场战斗的物资准备。只有物资贮备充足,才有打胜仗的信心。第一步,自研教材。即教研组成员针对同一个上课内容,各自认真分析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书面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发言稿上以便交流时讨论。第二步,集体讨论。各成员依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已形成的共识进行笔录,就出现的争论各自再次阐述,以寻求最佳方案,教研组长做好笔录,以征求“实践指导组”的意见。第三步,分工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由一名教师执笔,备出详案。第四步,实施教学。执教者上课,课题组其他教师停课。第五步,课后反思交流。执教教师授完课后,

及时填写“教后记”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于其他教师开展研讨活动。 这样,每一位教师都是这节课的设计者,都是这节课的思考着,都有很深的体会,交流发言自然切中要害。 2、同课多人上。

同一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风格的几名教师同题会课。你上我听,我上你听,课后执教者个人反思,集体评议时,大家可以有比较的、深刻的发言,尤其是对教学的预设和动态生成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对比性强,大大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意识,过去那种:新课程和我无关,我想怎样教就怎样教的思想逐渐在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消失。这种模式也迫使每位教师在教研中更深入地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教学领悟能力。曹月琴老师的《精彩源于改动》、李燕红老师的《浅谈新课标下的课堂提问设计》等论文就是对“同课多人上”和“ 同课多人备”的回顾与分析,是在教师们的观念碰撞与交流中达成的共识。我校还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齐参与,同思考,共进步》的集体备课改革发言。 七、研究的成效 1、课题本身的成效。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相结合。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在目标定位上,有效的校本教研强调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在活动主体上,有效的校本教研强调的是教师是参与主体。在具体方式上,有效的校本教研更强调同伴对话与分享。在动力激发方式上,有效的校本教研更强调主动发展。在内容选择上,有效的校本教研强调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让教师们养成了学习和反思的习惯。课题组成员不仅成为了知识的传播者,更成了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写即时案例、教后记、教学随笔,进行反思,将教育理论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增强。教师们在同伴互动中,优势互补,互相启发,达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的双赢目标。

教师素养的提高,学生成为受益者。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他们在老师的

引导下主动合作、积极探究,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他们变得敢于提问,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在2005年金坛市艺术节中我校获团体总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校毕业生受到了初中学校的普遍欢迎。

《给老师的100条建议》学习心得

我读了《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给老师的100条建议》的第一篇,说句实话,如果不是我们这个城市要进行全市的教师统一考试,我可能很难会来读这本书。

今天,读第一篇,有一个概念我很感兴趣,那就是,“学习上的成就”,对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使我明白,我们教师,要善待学生,看到他们的差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这使我想到了,前几天,在上课时,做练习,需要说明一下,我在课堂上,做练习采用的是分组,竞赛的方法,如果,一组做的全对,就给这组加一颗星,这也意味着,在班级量化考核中,该组学生的分数会增加一分,用这个方法,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可以想象,每组都会有学习教好的,和“学困生”,所以,做题时,快慢很容易显现,这就会出现,快的在等慢的,这样学生就会在喊,或者说应该是吹促,学生不勉急噪,当然在全班基本上都做完时,仍然有个别的学生,没有做完,这时候几乎全班都在喊,你说,这个时候,做为教师,我该怎么办呢?我想急噪和吹促,都不是办法,关键是要控制学生的情绪,当然也不能因此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我该怎么办?是我的方法错了,

我必须承认这个方法,调动的100%学生的积极性,而现在95%的学生都在等待,那么,现在该怎么办呢?不紧教师要善于学会等待,等待学生的进步,我想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