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运动疗法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力总和<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行架

十、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正训练

1、偏瘫步态 典型的划圈步态,下肢肌张力过高

⑴手法牵张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内收肌等 ⑵半桥运动等躯体肌肌力训练 ⑶强化步行分解训练 ⑷靠墙蹲马步训练

⑸上下台阶训练,以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 ⑹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

2、足下垂步态 胫前肌训练【勾脚尖训练】 3、剪刀步态 内收肌高度痉挛

4、膝塌陷 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垫脚 5、膝过伸 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6、臀大肌步态 伸膝后踢腿 7、臀中肌步态 侧踢腿

十、Bobath 技术

一、治疗对象: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脑瘫等 二、治疗原则

? 强调控制关键点

? 强调反射性抑制、促进姿势反射、感觉刺激 ? 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 按照运动发育顺序制定运动计划(从头到脚、从近端到远端) ? 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三、Bobath技术的训练方法

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性抑制模式、良肢位的摆放等抑制患者肢体痉挛,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

四、划圈步态的原因

? 由于典型的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引起。

? 患侧下肢迈步相屈髋屈膝不充分,踝关节跖屈、内翻 (使患侧下肢相对过长),导

致迈步时提髋,形成划圈步态

五、反射性抑制模式

1、躯干RIP

? 原因:痉挛+感觉丧失 患侧躯干短缩 ? RIP: 充分牵拉患侧躯干

? 方法:健卧,治疗在患者身后,一手扶肩,一手扶髋,向相反方向做充分牵拉 ,并

在最大的牵拉范围内停留数秒 2、上肢RIP

? 上肢: 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伸指,拇指外展 。 3、下肢RIP

? 下肢:轻度屈髋、屈膝,下肢内收、内旋,踝背屈,伸趾 4、肩部RIP

? 肩部充分向前、向上方伸展 (对抗肩胛带的后撤、下沉) 5、手RIP

? 伸腕,伸指,拇指外展,并处于负重位。

? Bobath握手:十指交叉握手,双手掌心相对,患侧拇指在上 六、关键点的控制

? 中心控制点:胸骨中下段 → 躯干

? 近端控制点:头部→全身;肩部→肩胛带;骨盆→下肢 ? 远端控制点:手指→上肢、手部; 足 →下肢、足 ? 远端和近端关键点相互配合可控制肢体的运动 七、偏瘫侧上肢的负重训练方法

患者坐位,上肢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手指伸展,拇指外展,放在身体一侧进行负重,同时可以在肩部向下沿上肢纵轴施加压力 八、目标及其论点

目标:使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重新获得偏瘫侧躯干和肢体的正常运动模式。 主要论点:使肌张力正常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九、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 头 向患侧侧屈,面向健侧 躯干 向患侧侧屈并向后方旋转 肩胛带 后撤、下沉 骨盆 上抬并向后方旋转 肩关节 内收、内旋 髋关节 伸展、内收、内旋 关节 屈曲 膝关节 伸展或过伸展 前臂 旋前 踝关节 跖屈、内翻 腕关节 掌屈、尺偏 趾 屈曲、内收 拇指 内收、屈曲 手指 屈曲

上肢以屈肌亢进为主,下肢以伸肌亢进为主

十一、Brunnstrom方法

一、联合反应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习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

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上肢 健侧屈曲 患侧屈曲

对侧性 健侧伸展 患侧伸展 联合反应 内收、外展 健侧外展 患侧外展 下肢 (对称性) 健侧内收 患侧内收 屈伸运动 健侧屈曲 患侧伸展 (相反性) 健侧伸展 患侧屈曲

同侧性 上肢屈曲 下肢屈曲 联合反应 下肢伸展 上肢伸展

Raimiste现象:仰卧位,患者健侧下肢做抗阻外展或内收时,患侧出现相同的动作,下肢的这种联合反应称为Raimiste现象 二、联合运动 通常在要加强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精确性或非常用力时才出现(见于健康人) 三、共同运动(联带运动) 为异常的运动模式

1、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

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2、上下肢都有屈曲模式和伸展模式,一般上肢以屈曲模式为主,下肢以伸展模式为主

共同运动(上肢)

上肢 肩胛带 肩关节 肘关节 前臂 腕关节 手指 屈肌联带运动 上抬、后撤 后伸、外展、外旋 屈曲 旋后 掌屈 屈曲 共同运动(下肢)

下肢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趾 屈肌联带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 屈曲 背屈、内翻 伸展 伸肌联带运动 内收、内旋 伸展 跖屈、内翻 屈曲 伸肌联带运动 前突 前伸、内收、内旋 伸展 旋前 背伸 屈曲 四、原始反射

1. 屈曲回缩反射

2. 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3. 紧张性迷路反射 仰卧位时四肢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时四肢屈肌张力增高 4. 紧张性腰反射 5. 正负支持反射

五、Brunnstrom偏瘫运动恢复的六阶段

第Ⅰ阶段 急性期发作后,患肢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称 为弛缓阶段。

第Ⅱ阶段 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但伴随痉挛、联 合反应和联带运动,称为痉挛阶段。

第Ⅲ阶段 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肢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始终贯穿 着联带运动,因痉挛达高峰,称为联带运动阶段。

第Ⅳ阶段 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联带运动的控 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称为部分分离运动阶段。

第Ⅴ阶段 运动逐渐失去联带运动的控制,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运 动的组合,称为分离运动阶段。

第Ⅵ阶段 痉挛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的运动,协调性与速度 均接近正常,称为正常阶段。

六、上肢部分分离运动

1、将患手向腰后旋转,

2、肩前屈90°时肘关节伸展

3、上臂紧贴躯干屈肘90°时前臂作旋前和旋后动作。 七、上肢分离运动

1、肘伸展位肩外展90° 2、肘伸展位肩前屈180° 3、肘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八、下肢部分分离运动

1、仰卧位,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关节屈曲 2、坐位,足在地板上向后滑动,屈膝100o以上 3、坐位,足跟着地,踝关节背屈 九、下肢分离运动

1、仰卧位,伸髋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屈 2、坐位,屈髋伸膝下踝关节背屈 3、坐位,髋关节内旋

十二、Rood技术

一、Rood技术的治疗特点 通过确切的感觉刺激诱发出特定的运动反应

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感觉刺激,根据个体的发育顺序,利用运动来诱发有目的的反应 二、基本理论

1、紧张性颈反射及迷路反射的激活与抑制【位置与作用、激活与抑制】 2、特定感受器引发的特定反应

A.反应通路【自发神经系统--自稳态反应、脊髓的反射性保护反应、神经系统更广

泛的脑干的适应性反应】

B.基本形式 简短刺激 →同步运动输出 快速重复感觉输入 ↘

持续感觉输入 → 持续反应

缓慢、有节律的重复感觉刺激 → 降低身心兴奋程度 三、个体发育的规律(整体考虑)

仰卧屈曲 → 转体 → 俯卧伸展 → 颈肌协同收缩 → 俯卧屈肘 → 手膝位支撑 → 站立 → 行走 四、运动控制顺序(局部考虑)

⑴先屈曲后伸展 ⑵先内收后外展 ⑶先尺侧偏斜后桡侧偏斜 ⑷最后是旋转 ★五、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

1、 关节重复运动

由主动肌收缩与拮抗肌抑制完成 如新生儿四肢的活动

2、 关节周围肌肉的协同收缩

固定近端关节,发展远端关节技能 ,是改善远端关节活动的基本条件。

3、 远端关节固定,近端活动

婴儿在学会爬行之前,先手脚触地,躯干作前后摆动。

4、 技巧运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