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

作者:刘娜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7期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高校在这十多年都经历了一至两轮的数字校园建设,提升了高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然而,最近两年,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遇到了多方面的挑战,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知识管理与社交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信息化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大数据、知识管理、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7-0221-01

高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从简单的工具应用逐渐深度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各项活动中,学校师生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与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业务管理与信息查询,基于IT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教育部制定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把“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信息化当前的主要目标。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已经给建设运行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没有一家IT公司能够提出一个高校数字校园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圆满地实施,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设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高校自身的信息化队伍日益紧缺,安全稳定运行的压力与风险日增。面对如此多方面、立体化的挑战,高校信息化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升数字校园,实现向智慧校园的跃升,是一种合理而现实的选择。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础,没有网络就无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绝大部分工作。智慧校园的网络基础更强调移动互联和物联网,要为校园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提供宽带、泛在的基础网络条件。智能终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普适计算、信息获取与感知,已经成为高校师生日益普及的随身装备。各种智能感应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远程使用、管理与控制的数字装备已然普遍,使得各种监测信息可以随时获得,人与物的互动成为现实,全面感知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状态成为智慧校园的物质基础。智慧校园的作用与功能最终要体现在学校的各项业务之中。必须扬弃数字校园业务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采用开放、整合、协同的信息化架构,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云”与“端”的结合广泛吸纳用户的“智慧”参与,在各项业务应用中实现个性定制、主动推送和智能推荐,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个性化应用,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创造的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智慧校园整体效能,大大提升基于IT的学习研究与管理决策能力。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