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复习资料》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管理哲学复习资料》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1、工时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职能化原理。4、提出差别计件工资制。5、主张管理者和工人之间要相互协作,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才能达到各自的目的。

(33)学习和研究管理哲学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管理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管理哲学能够把一般哲学具体化,成为联系一般哲学和管理科学、管理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发挥一般哲学的指导作用。2、管理哲学能促进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34)实证主义哲学对管理的影响?

答:实证主义思想是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代表。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科学、逻辑推理和精密分析,正是在理性主义思想的陶熏下,才产生了古典管理学派,标志管理学正式建立。 (35)实用主义哲学对管理的影响?

答:实用主义对管理的贡献表现在多方面。实用主义强调个体的第一位作用,这为寻求有效的达到目的的途径开辟了思想上的道路,这一思想是人本主义的表现,不把人看做是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而是活生生的或者作为思考的有情感意志的人,对后来的人本主义的管理理论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理论都有指导性。在具体管理方法上,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以效用为中心的真理观,强调效果、收获,这正是管理学以效率为目标的理论基础。 (36)分析哲学对管理的影响? 答:分析哲学对管理思想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它表现在管理学中就是管理科学学派的方法,它的特征是把大型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较小的部分,在制作分析模式时注重细节,并遵循逻辑程序,这与分析哲学逻辑地构造成世界是一回事;二是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结果,把心理学变成描述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反对用神秘的精神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和精神状态,有非常强的实证主义精神,为后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各种社会心理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37)科学哲学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答;与分析哲学一样,科学哲学也是科学主义思潮的代表之一,他们主张哲学必须以科学方法为楷模,以研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的发展规律为己任,强调逻辑分析。科学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紧密结合,认为应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哲学以及研究科学本身的性质和规律。科学哲学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思潮是一致的,作为一种思潮对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管理都产生了影响。管理科学学派正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从事研究和提出原理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种哲学思潮影响了管理科学学派的基本思想。在具体的管理思想方面,科学哲学提供的获取趔真理的方法,如猜想与反驳等,对任何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对管理学也有指导性。 (38)结构主义对管理的影响?

答:结构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本来就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流派,而是以结构主义方法相互联系的,它在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都有影响。继承古典管理理论发展而来的管理科学学派采取了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这与结构主义更一致。管理科学学派的系统观念是指把某一种管理对象看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部分,即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他们称之为系统,该系统又从属于更大的系统。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对系统的认识和管理,必须从全局出发,进行研究、分析和决策,这才是惟一正确的认识和管理方法。 (39)哲学人类学对管理的影响? 答:作为人本主义哲学,哲学人类学对管理学是有巨大指导意义的。人本主义思潮把人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重视人的意志、情感、心理、体验、直觉等方面的作用,这正是管理学中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行为科学提倡尊重人,满足人的需求,正是对人的情感意志的尊重。他们强调团体之爱,贬低物质上的渴望,希望世界可以通过团体的归属而变得更美好,人可以把自己融入某种更大的实体从而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纵观管理思想的发展史,现代的管理思想正越来越重视人的意志愿望在人的行为方面的作用。

(40)作为管理的共性,管理矛盾统一体发展的动因来要求,有什么能力表现?

答:1、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3、具有协调组织能力;4、控制和自制能力;5、自制能力具有自我约束控制能力。 (41)管理主体的特点?

答:1、管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2、管理主体具有主动性;3、管理主体还具有协调性。 (42)管理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2、具有专和博的知识素质;3、掌握正确的哲学理论;4、管理主体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43)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的关系?

答:一、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的对立统一。首先,组成管理主体系统的各个要素、各个子系统间有其相对独立性。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又是相互统一的,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由于决策系统是管理主体的核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应该服务于决策系统。总之,他们是相互区别、相互依赖、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辩证关系。二、管理主体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综合的量变质变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职能告诉我们,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同,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在管理主体系统中,组成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果能做到优化组合、取长补短,在整体上会产生良好的管理性能。具体表现在:1、管理主体系统各成员之间在性格、知识方面的特性互补,会产生良好的结构效应。2、管理主体系统中各成员间在情感、理想目标、价值观念上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能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 (44)为什么说人是管理客体的基本要素?

答:1、人在管理客体中虽然和财、物一样具有客观实在性,但人和财、物不同,具有社会性和意识的能动性。2、人又是对管理活动影响最大的可变动因素,对其他各种客体要素具有能动作用。3、人在管理活动中既可以成为管理主体,又可以成为管理客体,具有双重身份。

(45)为什么物也是管理客体的基本要素呢?

答:1、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基础,而物是一切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2、要取得好的管理效果,还必须认识、研究和掌握物的特性和运动规律,利用这些特性和运动规律。3、管理作用就是要使管理客体系统中的人和物合理结合,有效地利用物力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5

(46)管理客体的可管性有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答:1、是由客体现有的特性决定的。2、是由管理主体所具备的条件决定的。 (47)为什么说管理客体的可管性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答:管理客体的可管性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因为管理客体的可管性与管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关,管理主体的认识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认识工具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增强。许多在历史上没有被认识、没有条件认识的事物,现在已经认识了,现在还没有认识的事物将来能够被认识。原来不能管理的事物,现在可以管理了。所以,管理客体的可管理性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48)管理客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答:管理客体和认识客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和认识主体一样,也要从社会实践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那些还未被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自然物,同人的认识与实践没有现实的联系,因而不能成为现实的认识客体。同样,管理客体也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领域的人和物。认识客体属一般哲学范畴,有广泛的概括性,而管理客体仅限于管理领域,在管理领域,认识客体主要指管理客体。 (49)管理客体的辩证性质有哪些内容?

答:1、管理客体系统具有目的性和稳定性;2、管理客体系统具有协同性;3、管理客体具有不协调性;4、管理客体系统具有变动性。

(50)为什么人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中心?

答:1、客观存在的事物能够成为管理客体,是由于人具有能动性,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能把原来不是管理客体的事物变成管理客体。2、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管好了人,对人进行正确有效地指挥、调节和控制,才能通过人实现对物力和财力的管理。3、在管理客体系统中,人的要素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管理主体的管理,而是对管理主体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管理主体。

(51)企业管理中的领导方式类型?

答:1、专制命令型;2、温和命令型;3、协商型;4、参与型。 (5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区别与对立;2、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相互依赖、相互统一。 (53)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答:1、矛盾分析法;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法;3、联系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4、过程论法。 (54)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答:1、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2、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3、抽象和具体的方法;4、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55)归纳法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1、典型归纳法;2、简单枚举归纳法;3、科学归纳法;4、统计概括归纳法。 (56)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辩证关系? 答: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中部分和整体辩证关系的反映。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综合是相互区别的,分析和综合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互相转化的。两者都不能分开,只有在综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分析。分析和综合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7)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答:1、抽象和具体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2、抽象和具体又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3、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思维的具体,也要重视思维的抽象,避免把两者割裂开来的片面性倾向。 (58)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关系?

答:1、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2、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历史方法是通过考察事物的自然进程来揭示历史的规律的方法。逻辑方法虽然也要依据历史事实,但要经过思维的加工,抛弃细节,抓住主流;抛弃偶然,抓住必然;抛弃曲折和偏差,抓住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59)为什么说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又是相互联系的?

答:1、这两种方法都是研究事物历史发展时所使用的方法,都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2、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对于管理者的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直到意义。 (60)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答:它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预决性的特点。 (61)系统具有什么类型?

答:1、按照系统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2、按照系统的性质,可分为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科研系统、教育系统、情报系统等。3、按照系统与周围环境联系的方式,可分为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4、按照系统的规模,可分为普通系统和大系统;5、按照系统的结构的复杂程度,可把系统分为简单系统和控制系统。 根据系统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处理好哪几方面关系?答:1、由于任何一个整体都包含许多部分,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2、由于管理整体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内容,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而各个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3、要处理好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62)决策的内容和类型?

答:内容: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的自觉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解决某个问题,才进行决策。2、要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可进行决策。3、决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设计、分析、比较、选择、决定等阶段,而不是指最后决定采取某一方案的一瞬间。类型:1、根据决策的目标性质,决策可划分为定型化决策、非定型化觉得和介乎二者之间的准定型化决策。2、根据决策的重要程度,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一般决策。3、按决策的目标要求,可划分为理想决策和满意决策。4、按决策的范围,可划分为国际决策、国家决策、集团决策和个人决策。5、其他分类方法。 (63)决策的特征?

答:1、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没有目标无法进行系统决策;2、决策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追求目标的优化;3、决

6

策过程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最优,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优化过程。4、决策具有可行性。 (64)现代管理决策的一般程序?

答:1、调查研究,分析形势,发现和提出问题;2、系统分析,确定决策目标;3、拟制决策方案;4、分析和评价方案;5、总体权衡,方案择优;6、组织决策执行。

(65)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1、要认识社会现象的随机性。2、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典型和随机调研的关系,把典型调研的事实随机调研的事实结合起来,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显示典型性的作用及政策价值。 (66)简述在分析和评价方案中的内容?

答:1、对效益的综合分析;2、潜在问题分析;3、总体权衡,方案择优。 (67)管理实践为什么能够成为检验管理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答:这是因为管理实践和其他实践活动一样,具有直接现实性,它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把管理决策变成管理的客观现实,从而可以检验管理决策是否正确。 (68)什么样的决策才称得上科学决策?

答:1、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是正确的;2、决策确定的措施方案也应该是正确的;3、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4、由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执行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相关联的事物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对社会发展不利,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 (69)合理的决策科学化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答:1、要做到决策科学化,需要决策者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正确的决策思想为指导,遵照严格的决策程序,尽可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2、要做到决策科学化,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3、要做到决策科学化,还必须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70)要实现决策科学化,决策者本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1、决策者应充分认识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意义;要能抛弃旧观念,树立与社会大生产相适应的新观念,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2、要具有民主作风,能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各种智囊团、信息库、咨询公司等条件,弥补决策者个人知识、经验、才智、精力等方面的不足。3、能注重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收集、掌握大量的国内外有关信息,能够不断总结和研究别人的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决策。4、要能深刻认识和掌握决策对象的客观规律,懂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使自己成为业务内行;会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活动。5、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遵照决策科学的要求,按照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

(71)计划在管理过程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答:1、只有科学地制定计划,才能协调与平衡多方面的活动。2、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标,是管理者指挥的依据。3、计划是管理者进行控制的基础。 (72)组织的含义?

答:1、组织必须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2、组织必须有分工和合作关系。3、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73)简述组织中的矛盾关系?

答:1、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2、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3、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关系;4、稳定和变革的矛盾关系;5、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等要素的重要作用;6、组织管理中“宽”与“严”的辩证关系。 (74)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关系?

答:由于组织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动态的矛盾统一体,所以,在组织中自始至终还存在着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是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统一。平衡和不平衡是相比较而言的,因为组织系统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和不平衡又是相互渗透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不平衡中又包含着某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绝大多数因素、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时,其中的个别因素和反面的变化可能会偏离原来的联系,出现局部的不平衡。当组织系统内部矛盾的绝大多数因素、方面不能维持其相适应的关系,使组织系统在总体上处于不平衡时,其中少数因素和方面可能形成协调的、适应的关系,形成局部的平衡,这就是不平衡中的平衡。 (75)组织管理中“宽”和“严”的辩证关系?

答:这里说的“宽”是指管理者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体现对下属的关怀、培养和爱护;“严”是指法纪规章贯彻执行中的强制性和严肃性。这二者在管理中是一对明显的矛盾。这一对矛盾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经常要发生碰撞,有时还会相当激烈。能否处理好这对矛盾的关系,是决定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在管理实践中,有的偏重“宽”,有的推崇“严”。其次,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些人喜“宽”“厌”“严”,或是“宽”“严”“怕”。权衡“宽”与“严”二者的利弊,如果单独偏重于任何一面,都会是弊大于利,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才是最佳的管理方法。在实施“宽”的同时,“严”是必不可少的。“宽”和“严”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个管理者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而不偏一面废一面,才能实现有效的、成功的管理。 (76)控制过程表现的辩证关系?

答:1、控制过程的几个步骤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稳定与不稳定的关系。3、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77)简述管理控制过程的意义?

答:1、控制过程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2、有利于加强人们的信息意识。3、为管理自动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78)管理过程中的激励原理揭示了什么关系?

答:1、要求与激励的关系;2、需求层次与激励手段应该相适应;3、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的关系。 (79)协调的类型和作用?

答:协调的类型分为:制度性协调、沟通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作用主要是各种人际关系的协调,对企业管理来说,对企业管理来说,也就是工作关系的协调。它可以促使组织内外各部分相互合作,从而顺利实现组织目标。 (80)有效协调的原则有哪些?

答:1、及时性原则;2、关键性原则;3、激励性原则;4、沟通情况和信息传递原则;5、全局性原则;6、长远性原则;7、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7

(81)协调和发展的关系?

答:协调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协调才可能得到最优的发展,也只有发展才是协调的真正意义和协调的真正目标。没有协调的发展是短暂的,放弃稳定来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放弃社会道德来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都是短视的行为,最后必将导致经济的衰退。没有发展的协调是没有活力的死水,因为只有发展才能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协调和发展的关系,管理者就要在发展中保证协调,在协调中求发展,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在协调中求发展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牢记的原则。协调还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在协调中求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解决公平和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公平是发展中协调的因子,效率中协调中发展的因子,不能脱离公平和效率来空泛地讨论协调与发展。

(82)协调的手段有哪些? 答:1、儒家方式,主张“仁”,用温和的方法来消除矛盾,协调关系,表现为渐进式。2、法家方式,主张用强制手段,以法律或上级命令来解决矛盾以达到暂时稳定,表现为突进式。另外还有把这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即“外儒内法”。 (83)在优化组合的协调中,要注意哪些原则?

答: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2、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结合;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4、领导者和专家相结合;5、局部和全局相结合;6、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7、决策的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84)会议类型有哪些?

答:1、信息交流会议;2、表明态度会议;3、解决问题会议;4、培训会议。 (85)在利用开会协调方法时,开会的艺术要注意什么?

答:1、充分认识会议的重要作用;2、开好非开不可的会议;3、会议的准备要充分;4、树立良好的会风。 (86)个人和组织的矛盾关系?

答: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集体,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其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各个方面之间存在着诸多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管理者要做好组织工作,应注意处理好这些关系。组织和个人在组织中是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当组织处于稳定有序地发挥作用的时候,组织对个人的控制、统御在矛盾统一体中起主导作用,它控制和决定着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存在着组织和个人的依赖关系。因为,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组成组织的基础,组织整体的特性和功能是由个人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的。同时,组织整体的功能又和个人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密不可分。组织对个人有控制和影响作用,支配和控制着个人作用的发挥,个人又制约着组织的特性和功能。这种相互制约关系,一方面要求组织中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应积极主动地接受控制,同时又要求管理者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尊重下属,爱护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87)管理伦理与一般伦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答:管理伦理与一般哲学上讲的伦理哲学,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都是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研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者都属于社会意识,但两者又有差别。他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不同的,一般哲学上讲的伦理学以社会的一般道德现象为其研究对象,是从总体上考察社会道德现象。管理伦理论则以管理活动中所独有的道德现象为其研究对象,它虽然要以一般伦理学为基础,但并不研究一般的社会道德现象,因此一般哲学上的伦理学的研究范围要比管理伦理广泛的多。伦理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广泛地提高社会道德风气,提高全民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为社会的进步奠定基础。管理伦理的研究目的,则是要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质,推动管理过程顺利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两者虽有区别,但密切联系。

(88)管理伦理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答:管理伦理和管理心理学也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管理伦理研究道德问题,而管理心理学则研究心理问题,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两者的理论来源于一般哲学上的伦理学,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管理伦理学又和管理心理学有共同之处,它们都关注管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两者都研究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管理心理学从社会心理方面,研究人的道德心理、道德素质;而管理伦理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管理者的信念、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状况,然后再以规范化的形式对管理者提出道德要求。 (89)管理伦理的重要作用?

答:1、管理伦理能弥补规章制度的局限性。2、管理伦理能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3、管理伦理能够推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发展。4、管理伦理对组织的改革发展有重要作用。5、管理伦理能够协调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有利于社会发展。6、管理伦理对伦理学自身的发展有重大帮助。 (90)“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的启示?

答:1、对企业而言,首先,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成员的行动是出自自己的需要,每个人都有生存需要、社会性的需要和个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考虑到这三个方面,从物质利益、人群关系、精神生活三个方面为员工提供服务。2、“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要求能够给员工提供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能够让企业中的员工有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视角,个人可以由企业走向社会。 (91)管理具有那些特点?

答:一是管理是面向集体的;二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和保持一种环境,并使集体中的人在这种环境中共同从事生产劳动或者从事别的活动;三是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四是管理的核心在于决策。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社会经济绩效。

(92)管理价值的特点?

答:1、管理价值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约束。2、管理价值具有反馈性和两重性。3、管理价值具有社会性。4、管理价值具有长期性。5、管理价值具有创造性。6、管理价值具有相对性。 (93)管理道德与管理效益的关系? 答:管理与管理效益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并不是所有的管理行为都具有管理道德价值,而是否具有管理效益则是评判管理道德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所谓的管理效益,在此是指经济盈余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它既包括物质效益,也包括精神文化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同时也包括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我们提倡的管理道德是要实现管理的综合效益作为目标。忽视管理道德的管理行为,其所获得的管理效益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