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卷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育学试卷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8、国家利益在任何的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条件地高于一切。 9、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就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加。 10、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 四、辨析题(共6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请根据你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6分) 五、简答题(共29分)

1、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6分) 2、班级学生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

3、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6分)

4、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对年轻一代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5分) 5、班主任如何对学业不良的学生进行指导?(6分) 六、事例分析题(共9分)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请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9分) 七、时事分析题(共11分)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之时,正是学校上课时间,学生(中小学、幼儿园)是这次大灾难的最大受害者,千百间校舍坍塌导致数以千计的孩子罹难,这是大灾难中最惨烈的一幕,这是全民族最刻骨的痛。但奇迹属于北川邓家乡刘汉希望小学,483名学生一个都没有少,成为汶川大地震中唯一没有学生死亡的灾区学校。作为一个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根据你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谈谈你的感想与反思。(11分)

安阳师范学院公修教育学试卷(十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_____、_______专门性和基础性。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_______的出现,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的产生和__________应用。

3、教师专业发展包括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发展。 4、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将课程分为 _______和__________。 5、依据评价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终结性评价。

6、在现实的教育中,德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庞杂,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7、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__________流程。 8、教师的社会地位由___________、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_______等四个

方面构成。 9、 教学的基本作用主要表现为:授受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 _________和促进 _______健康发展。 10、以一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为依据可以把课分为和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对的在表格的相对应位置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启发式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 2、自觉地发现和创设教育情境,通过儿童直接或间接的道德体验,使他们在思 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就是中小学德育常用的角色扮演法。 3、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其目的不是揭示“教育规律”,而 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 4、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适当地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具 体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形成鲜明的表象,又要引导他们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5、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教育是完全独立于政治、经济等 其他社会现象而存在的。 6、对于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要坚决予以取缔。 7、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8、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9、教育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0、公民教育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法纪教育、 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因而公民教育实质上就是德育。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德育 3、教育原则 4、美育 5、课程 四、单项选择(请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是 。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卢梭的《爱弥儿》 D.杜威的《学校与社会》 2、关于教学原则,错误的说法是。 A.教学规律的反映 B. 受教学目标的制约 C.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D.具有客观基础,因而是客观的 3、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 理论联系实际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C.系统性D. 学习性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C.参观法 D.发现法 7、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纪律教育 B.集体教育C.劳动教养 D.爱国教育 8、在教学中提倡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原则的要求。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B.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9、属于辅助的教学组织形式。

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 D.复式教学

10、规定要开设的科目及教学要求、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A.课程内容 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 D.教材

五、简答题(共23分)

1、教师应具备的前瞻性素质有哪些? (6分)

2、贯彻教育的个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分) 3、班主任的职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4分)

4、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5、影响课程的基本关系有哪些?(5分) 六、论述题(12分)

试述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安阳师范学院公修教育学试卷(十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主要通过《_______》表达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_______,考查与考试及________等。

3、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种________的关系,二者既具有_______,又具有 ________。

4、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________的形成;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_______的出现;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的产生和应用。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在《________》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6、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________”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进行了定性。

7、教师角色作为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体系,是由教师特定的_______、职业理念及 _______等方面构成的。

8、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大致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______、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道主义教育、_______、__________以及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9、课程的现代化主要包括________的现代化、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课程实施的现代化和___________的现代化等几个方面。 10、教育能够________文化、__________文化和创造、更新文化。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对的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 的根本指导原则,因此教育方针其实就是教育目的的代名词。 3、学校有专职教师和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4、道德品质是人的素质中的动力因素,影响着主体活动的动机和目的,调节着 主体活动的方式和强度。 5、科尔伯格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6、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渗透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7、教材即教学材料,也就是教科书。 8、“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平均主义。 9、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10、教育的创造性原则要求鼓励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德育 2、课程 3、教育目的 4、教学原则 四、单项选择(请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表格的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系统性 B. 创造性 C.示范性 D.学习性 2、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是 的出版。 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 《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3、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 教学材料,在同一节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 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反映了身心发展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