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得分

第一部分 (1~6题 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送友人》中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注音将相应的汉字写在括号中。(4分) 大bì ( )嘉yáo ( ) 两bìn( ) 塘ào ( ) 槽lì ( ) 选贤jǔ ( )能 ɡuān( ) 寡孤独 伯乐xiàng( )马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林尽水源 ..B.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其翼若垂天之云/大道之行也 ..D.虽有嘉肴/虽有千里之能 ..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欣赏漫画《兔子和萝卜》,按要求作答。(5分) (1)请概述漫画的内容。(3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1 / 7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7~25题 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8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属于古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轻快、想象丰富,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这首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状,表现了诗人的焦急和痛苦之情。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 7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节选自《韩非子·和氏》)

【注】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故虽有名马 虽: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____ .(3)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____________ .(4)及厉王薨 及:____________ .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王 乃 使 玉 人 理 其 璞 而 得 宝 焉。

11.下列各项加着重号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王又以和为诳 ..B.而伯乐不常有 而刖其右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奉而献之厉王 ..

D.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普遍现实,乙文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两文论述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1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注】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奚:怎么。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3 / 7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检测卷

(1)虽有至道 道:____________ .(2)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_____ .(3)而或不达于事 或:____________ .(4)其奚决焉 决:____________ .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问 与 学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注】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捐:抛弃。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选贤与能 与:____________ .(2)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____________ .(3)谷年十有五,谏父曰 谏:____________ .(4)谷随,收舆归 归:____________ .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父 不 从 作 舆 捐 祖 于 野。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2~25题。(10分)

4 /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