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一高 辅导教师:宋丽《 重塑传统文化》作者:刘洪壮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台前一高 辅导教师:宋丽《 重塑传统文化》作者:刘洪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重塑传统文化,实现中国崛起

学校:河南省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年级:高三 学生:刘洪壮

辅导老师:宋丽

2012年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6月24—26日在泰国召开,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上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地区31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11所中方合作院校的260多名代表,围绕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孔子学院办学质量与评估等主题进行研讨。这说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世界的欢迎。

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仍意义非凡。“仁者爱人”“泛爱众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的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尊老、爱幼、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当然传统文化也涵盖了中国其他学派的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天与人不相胜”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借鉴意义。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了当今的“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了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中国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天,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崛起也就成了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跟新浪网和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问卷显示,中国的崛起最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排在前六名的竟然没有中

国的传统文化,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思。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没有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根基,不可能健康、持续,最终会停滞不前,失去前进的方向。

目前的严峻形势是传统文化正在远离人们的视线,传统的价值观被社会抛弃。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皮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的圣诞节中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研究一国经济,离不开对该国家的文化研究。通过挖掘文化的深层内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发挥文化的优势,挖掘文化的资源。一个国家的长足发展不仅要发展经济的硬实力,更要建设文化的软实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引擎。在我们为经济高速发展欢心鼓舞的同时,让我们也来关注传统文化的建设吧,让经济和文化发展并驾齐驱、交相辉映,使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真正全面崛起。

在文化氛围日趋开放和理性的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理性地分析我

们的传统文化,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当然这种回首不是自恋式、复古式的固步自封,而是以现代社会为参考系,衡量传统文化中精华和糟粕的成分,寻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继承和更新一切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文化的成分。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经济上成为大国的同时,成为文化上的强国。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更加自信地屹于世界东方,坦然面对世界的风云变幻。自有长缨在手,笑看八面来风。

强本尚需固基,根深才能叶茂。我们唯有保护好传统文化这个伟大的基业,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师点评

该文章以重塑传统文化为题,重点探讨分析当代存在某些传统文化被忽视现象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选题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该文章有利于引起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对积极构建“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非凡。

全文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先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尤其难得的是概述各家学派思想的当代价值。其次叙述在当代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却遭到忽视甚至遗弃。最后指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呼吁大家重视、保护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围绕重塑传统文化,实现中国崛起这一话题,娓娓道来,有时用比喻,有时用名句,充分显示出作者老练,娴熟的语言功底及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当然,文章中也稍有不足之处。既然文章题目是“重塑传统文化”,那我们应如何重塑?虽然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到了我们应在思想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若可以阐述具体实践活动更佳,尤其可以结合高中学习生活举例。但总体来说,是一篇不错的佳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