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选择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信息经济学》选择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4.区分信息产品与物质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人们一般所利用的a 。 A.产品的属性 B.产品的数量 C.产品的质量 D.产品的外观

35.仅仅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是 。

A.信息产业 B.信息产品 C.信息资源 D.信息商品

36.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是指信息商品的 。

A.本身 B.社会属性 C.一般人类劳动 D.有用性

37.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等属于信息商品的 。

A.价值

B.主观使用价值 C.客观使用价值 D.效用

38.与物质商品价值相比,信息商品价值具有 a 特征。

A.不确定性 B.直观性 C.易于量化 D.直接性

39.信息商品的价格是 b 的货币表现。

A.信息商品使用价值 B.信息商品价值 C.物质消耗价值 D.剩余价值

40.信息商品价格最基本的功能是 a 。

A.表现信息商品价值 B.调节信息经济活动 C.测算信息经济效果

D.表现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四、辨析题

1. 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x

2. 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产品的或然性没有什么区别。x

3. 信息服务机构为新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一般需要较高的可变成本。对 4. 信息市场供给与信息产品生产在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完全相同。X 5. 代理人和委托人不可能同时得预期收益最大化。x 6. 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对

7.一切信息都是信息资源。X

8.独创性和垄断性信息商品宜短、窄分销渠道。 9.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X 10. 信息资源是无限的。x

11.在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具有重复性。x

12.按照信息商品成本形成的范围不同,信息商品的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x 13.对于用户需求量小的信息产品和一些比较专深的信息产品,宜以广告促销为主,辅以营业推广。x

14.信息服务业就是信息产业。x

15.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的配置必须实行市场配置。x 16.信息产品可以全部商品化。x 17.信息市场交易次数具有唯一性。x 18.信息市场包含信息产业。

19.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就是知识经济。x 20.在信息经济中,产品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对

二、单项选择题

1.在阿克洛夫模型中(D)说明了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的破坏作用:它有可能将好产品挤出市场,并最终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导致市场的萎缩。 A.理性选择B.对称信息C.激励机制D.不利选择

2. 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A)。 A. 现实性B. 虚拟性C. 创造性D. 滞后性

3. 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在既定约束条件下按照(A)进行选择。 A. 收益最大化原则B. 近因原则 C. 便利性原则D. 及时性原则

4. 在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中,代理人以行为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即所谓(B)条件。

A. 参与约束B. 激励相容C. 收益最大化D. 收益最小化

5. 激励相容条件说明:(C)以行动最大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 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 预期收益最大化。

A.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人B.代理人、委托人、代理人 C.代理人、代理人、委托人D.委托人、代理人、代理人 6.代理人是指(B)。

A.掌握信息少(或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 B.掌握信息多(或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市场参加者 C.委托别人工作并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市场参加者 D.委托别人工作使双方效用都最大化的市场参加者 7.委托人是指(C)。

A.替别人工作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的市场参加者 B.替别人工作并使其效用最大化的的市场参加者

C.掌握信息少(或具有相对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 D.掌握信息多(或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市场参加者 8.激励相容是指(B)。

A.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小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

B.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 C.委托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 D.委托人以行动效用最小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 9.美国科学院院士赫维茨(1972)提出 (A) A.激励相容的不可能性定律 B.生产能力定律 C.同比定律D.货币足够量定律 10. 在某个战略组合环境中,如果任何一个局中人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战略的情况下都不可能通过单独改变其自身战略而提高其效用,这个战略组合称为(B)。 A.自适应均衡B.纳什均衡C.负载均衡D.直方图均衡

11.(C)的分析是从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模型开始的。 A.不对称理论B.道德风险C.不利选择D.委托理论 12. 阿克洛夫在1970年提出了(A)。

A.旧车市场模型B.粮食生产模型C.私人消费模型D.保险定价模型 13. 在传统经济学观念中,(B)决定其市场价格。 A.商品款式B.商品质量C.商品数量D.商品需求

14. 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商品质量依赖于(C),与传统经济学观念相悖。 A.成本B.产量C.价格D.销量

15. 道德风险和不利选择同属于典型的(D)。

A.不对称问题B.委托人问题C.代理人问题D.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16. 道德风险不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它与人们经济行为的道德因素实质上没有太多的关 系,而是经济人针对自身的隐蔽信息而采取的(C)。 A.感性反应B.直接反应C.理性反应D.间接反应

17. 关于非对称信息造成道德风险产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对(B)的研究。

A.金融市场B.保险市场C.债券市场D.货币市场 18. 通俗的讲,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B)。 A.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小化 B.委托人怎样使代理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大化 C.代理人怎样使委托人为其实现效用最大化 D.代理人怎样使委托人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

19. 委托人——代理人对策的信息结构为(D)信息环境。 A.不完全、对称B.完全、非对称 C.完全、对称D.不完全、非对称

20. 在信息经济学中,习惯把商品分为搜寻商品和(A)。 A.经验商品B.信息商品C.正常商品D.吉芬商品 二.单选题

1.信息产业是生产经营(B)的信息企业之集合。 A.信息B.信息商品C.中间产品D.最终产品

2.认为信息产业是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工业的是(B)。 A.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A)B.欧洲信息提供者协会(EURIPA) C.P.G.Zurkowki D.W.J.Matin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信息产业是信息企业和准信息企业的集合 B.信息产业是生产信息产品的行业的集合

C.马克卢普将信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D.信息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4.将信息产业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的是(B)。 A.马克卢普(F.Machlup)B.波拉特(M.U.C.Porat) C.斯托尼尔(T.Stonier)D.霍肯(P.Hawken)

5.我国学者对信息产业的分类提出六分法的是(A)。 A.马费成B.卢太宏C.林德金D.乌家培 6.按(B),信息产业可以划分为专职信息部门和兼职信息部门。 A.信息生产经营方式和信息产品不同 B.专门化程度不同

C.产业的先后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程度不同 D.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形态 7.波拉特依据(A),将信息产业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A.是否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劳务为特征 B.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形态

C.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最终用途

D.产业的先后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程度不同 8.下列叙述中信息产业的特征是(C)。 A.信息产业是低投入、高增值型产业 B.信息产业是高风险、确定性强的产业 C.信息产业是需求大、增长快的产业 D.信息产业是高消耗、低污染的产业

9.1977年,克拉克把信息产业从服务业中独立出来,并把信息产业归属到(D)。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10.克拉克依据产业是否有形为标准,把无形的产业称为(C)。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11.20世纪50年代后,(C)划分法逐渐成为国际通用的国民经济结构重要的分类和统计方法。

A.费希尔-克拉克划分法B.“第四产业”划分 C.“三次产业”划分法D.OECD划分法

12.按我国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C)个部门。 A.11B.12C.13D.10

13.下列有关产业结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产业顺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B.产业顺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C.产业顺着低高加值产业向低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

D.产业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方向演进

14.为信息交流和信息商品交换提供通道和场所,以被动信息传递服务为主的部门是(B)。 A.信息咨询部门B.信息传递部门 C.信息传授部门D.信息传播部门

15.依据(C)标准,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由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组成。

A.技术的适应程度B.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