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4落实字词关注句式做好翻译题讲义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考点

落实字词 关注句式 做好翻译题

学案引语 考情解读 翻译句子是文言文考查中的每年必考题,正确翻译语句的前提是熟悉新课标大纲上规定的实词和虚词,要清楚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要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要熟知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作用。除了这些,做好翻译题还必须要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做到不丢分。 对于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考查,在全国卷中没有单独设题,但一般在文言句子翻译题中一起考查,分值为10分。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中单独考查实词、虚词,一般是选择题,分值3分。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文言文翻译题,在粗知全文大意情况下,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都是得分点。译准词义、句式、句子语气和句间关系,力争做到“信、达、雅”。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译成现代汉语。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做好翻译试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思考:一是熟知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即信、达、雅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是要在需要翻译的语句中找出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其中实词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种类,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式、省略句式、判断句式、固定句式等种类;三是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做到词达句顺,字字落实。

通过阅读试题(1)可以找出的重点字词是:申饬、惭。重点的句式结构:何以??为。根据语境分析:申饬,饬令,指示;惭,羞惭。何以??为,表疑问的固定句式,其中“何以”为宾语前置,“为”是语气词。试题(2)可以找出的重点字词是:肆、罗织、发。结合语境分析:肆,肆意而行;罗织,虚构罪名;发,打开,挖开。

3.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失分剖析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题思路

1.审读句子,还原语境。

2.根据前后语境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特殊句式。 3.落实关键词、特殊句式,初步翻译。 4.连缀成句,保证语句顺畅,无语病。 核心要点

翻译句子要记清两个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遇到发语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时,考生可不必译出来。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宫对答,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被无理阻挠刁难的。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之职,朝廷的重要决定不容许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用来反驳他们的话,就会伤害国家

大体。”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认为他做得很好。第二年,许将任秦州知州,又改为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全部释放遣散,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讲堂中议论国家的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习俗自然而然地止息了。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他上疏说:“治理军队有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皇帝询问宰辅重臣,他们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人所做的事。”出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六年,他多次请求辞去职务,被任命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时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