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宏观经济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LM曲线向右上方延伸,表明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息率呈同方向变动。其原因是:在货币供给不变时,收入增加要求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这样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从而使利息率提高。

(3)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息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4)LM曲线的形成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投资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LM曲线位置的移动,主要取决于这三因素的变化。在货币需求较稳定的情况下,LM曲线的移动主要由货币供给变动引起。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平行移动。h和k的变动则会使LM曲线斜率变动。

10、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答案提要: 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少需要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欠(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从而买债券风险大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再不愿去买债券),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11、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有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因为债券价格己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 第五章 AD—AS模型

1.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29

这些因素主要有:①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品购买的变化;②投资需求的变化;③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④净出口的变化。例如,G↑、T↓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行时情况即如此。

2、 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情况?

答案提要: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3、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提要: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1)消费需求尤其是对于耐用品的购买变化;(2)投资需求的变化;(3)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4)净出口的变化。

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1)自然灾害和战争等;(2)技术变化;(3)风险承担偏好,如果市场风险增加,而厂商恰恰是风险回避者,则可能会减少供给;(4)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5)劳动意愿的变化,即人们在闲暇和工作之间进行选择的偏好。

4.从总供求理论看,总产出是怎样决定的?价格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答题要点:在经济萧条时,总产出决定于总需求;在充分就业时,总产出决定于总供给;在一般情况下,即决定于总需求,又决定于总供给。

在经济萧条时,价格水平决定于总供给;在充分就业时,决定于总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即决定于总需求,又决定于总供给。 第六章 经济周期理论

1、说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解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

(1)技术冲击是经济波动之源。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在种种实际冲击中,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活动冲击最持久,因此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之源。

30

(2)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 对潜在GDP 的背离,而是潜在GDP 本身的变动。 (3)即使在短期,货币也是中性的。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实际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2.对经济周期的涵义应当作怎样的理解? 3.简述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4.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有什么主要特征? 5.卡尔多模型是怎样说明经济周期的? 6.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乘数—加速数模型是怎样解释经济周期的? 第七章 通货膨胀理论

1.简述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答题要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过度需求的存在而引起的普遍物价上涨。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概念。凯恩斯认为,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商品供过于求,存货越积越多,厂商不得不收缩生产,解雇工人,于是就会发生萧条,产生失业;反之,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社会就会产生过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已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闲置设备也都使用了,过度需求不能促使产量增加,而只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叫作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2.简述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及原因。

答题要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成本的增加而引起的普遍物价上涨。它包括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工资与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这几种通货膨胀被归因于商品生产成本的增长(或者是由于工资成本的增长,或者是工资和利润共同增长),也就是归因于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变动。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成本所以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工会的存在及其力量强大,以致于工资易增不易减;利润之所以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垄断的存在及其力量的强大,垄断牢牢控制了价格水平,以致价格也易增不易减。总之,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被认为与标准凯恩斯经济学体系中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明显的区别。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被称作“新通货膨胀”

3.简述通货膨胀及其经济效应。

答题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此含义时需注意两个问题:(1)价格水平上涨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总水平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1)收入财富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2)产量和就业效应,即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

4、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那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31

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5、说明菲利普浦斯曲线所提出的观点。

答案提要: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观点: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的关系。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就是说,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也是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应该指出的是,莫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随着本世纪70年代末滞胀的出现,已不能很好地解释西方经济的现实了。

6.为什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答题要点:长期内,菲利普斯是一条垂直的直线,表示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失业率将稳定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任何短暂的偏离,都会改变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过名义工资的调整,使失业率回复到自然失业率水平。

7、通货膨胀如何影响经济效率?

要点:通货膨胀不仅会表现为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频繁波动,也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不断变化,这会扩大经济中的风险,增加经济活动的成本,这种成本成为菜单成本,菜单成本的提高会造成经济运行效率的降低。通货膨胀使每个人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人们宁愿选择等待,也不愿签订经济合同。通货膨胀使价格和利率不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导致经济活动萎缩,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8、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的工作。

9、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生产力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总数中所占比重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