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讲义)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初级检验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2017年讲义)第十八章体液免疫球蛋白测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单一免疫球蛋白升高

患者血清中某一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多,大多在30g/L以上,这种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一致,称为单克隆蛋白(MP)即M蛋白。此类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无免疫活性,故又称副蛋白,由它所致的疾病称为免疫增殖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四)免疫球蛋白降低

1.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和联合免疫缺陷病。

(1)Ig全缺,如Bruton型无Ig血症,血中IgG常小于1g/L,IgA与IgM含量也明显减低为正常人的1%。

(2)3种Ig中缺1或2种,如IgA缺乏患者,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IgG缺乏患者,易发生化脓性感染;IgM缺乏患者,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2.获得性低Ig血症

血清中IgG常小于5g/L,引起原因较多,如大量蛋白流失的疾病(剥脱性皮炎、肠淋巴管扩张症和肾病综合征)、淋巴系统肿瘤(淋巴肉瘤、霍奇金淋巴瘤)、中毒性骨髓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第二节 血清IgD和IgE测定

一、IgD测定及临床意义

(一)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比浊分析法、ELISA。在临床用得最多的是ELISA。 (二)临床意义:血清中IgD升高主要见于妊娠末期、IgD型骨髓瘤、甲状腺炎和大量吸烟者。IgD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肺硅沉着病(矽肺)、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二、IgE测定及临床意义 (一)测定方法

1.总IgE的测定方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及ELISA等。在临床上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ELISA较为常见。 2.特异性IgE的检测方法:免疫斑点法和ELISA。 (二)临床意义

1.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特发性哮喘、特发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IgE常升高。 2.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IgE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IgE升高。 3.急性或慢性肝炎、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IgE可升高。 4.IgE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肿瘤及化疗药物应用后。

第三节 尿液及脑脊液Ig测定

一、尿液Ig测定及临床意义

正常人尿液中的Ig含量甚微。某些肾脏疾病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过膜损伤轻微时,尿液中以IgG增多为主,当损伤严重时,除IgG滤出外,IgM也开始滤出。临床上常选用测定尿液和血液中的转铁蛋白(TRF)及IgG含量,计算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以此来评估肾小球滤过膜破坏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和预后。 测定方法一般选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尿液标本采集晨尿或随机尿,离心后测定。选择性 蛋白尿指数计算公式为:

SPI=(尿IgG/血清IgG)/(尿TRF/血清TRF)

第 2 页 共 6 页

·

SPI≤0.1表明肾脏有高度选择性地排泌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如微小病变型肾病。SPI≥0.2表明肾脏是非选择性地排泌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如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与肾病综合征。 尿内IgA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和慢性肾炎肾病时含量最高,在慢性肾炎高血压型及普通型可轻度增高,而在隐匿性肾炎及急性肾炎时含量很少;

尿内IgG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炎时含量较高,其他类型肾小球疾病时仅轻度增高;尿内IgM仅出现在慢性肾炎,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炎时含量甚微。

尿液中游离轻链的检测对诊断轻链病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分型鉴定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二、脑脊液Ig测定及临床意义

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白蛋白商值(QALB),即测定CSF中白蛋白(Albcsf)和血清白蛋白(Albs)比值来反映血脑屏障受损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白蛋白商值=[(Albcsf/Albs)×1000]

当商值<9时,提示血脑屏障无明显受损,9~15为轻度受损;l5~33为中度受损;33~100为重度受损;>100为完全破裂。

临床上检测白蛋白商值不仅可以监测血脑屏障损伤的程度,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提示神经系统疾病的类型。一般来说:QALB轻度升高,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感染、多发性硬化、神经梅毒、带状疱疹性神经节炎、脑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QALB中度升高,常见于急性神经疏螺旋体病、条件致病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QALB重度升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单纯疱疹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

Ig即可在鞘内局部合成,也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鞘内,故需区分鞘内Ig的来源。经典的计算鞘内Ig合成的方法是IgG生成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 脑脊液IgG测定方法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脑脊液采集后离心再行测定。当IgG生成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升高时,表明CSF中的IgG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鞘内合成。 IgG生成指数和24小时IgG合成率升高,多见于多发性硬化症。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时IgG、IgA均增高;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时,IgG明显升高;神经系统肿瘤时,以IgA和IgM升高为主;SLE脑病、神经梅毒、重症肌无力等IgG明显升高;精神分裂症IgG和IgM升高明显。

第四节 血清IgG亚类测定及临床意义

IgG有4个亚类,IgG1最多,IgG4最少。测定Ig亚类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单向免疫扩散法、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等。常选用ELISA。 1.IgG亚类的含量随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当某一IgG亚类含量低于年龄对应的参考范围时,就称为IgG亚类缺陷。临床上可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扩张以及哮喘等。 2.IgA缺乏症常伴有IgG2缺陷,某些病毒感染IgG1、IgG2、IgG3下降显著。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低IgG血症时,IgG亚类并非呈比例降低,以IgG1下降为主,而IgG3代偿性增高。糖尿病患者以IgG1下降为主。

3.IgG亚类异常增高主要见于Ⅰ型变态反应,如变应原可刺激机体使IgG4含量增加。 第五节 M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M蛋白(MP)是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顺序上十分均一的第 3 页 共 6 页

·

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临床上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重链病、轻链病等。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技术检测 是筛选M蛋白的最基本方法。但不能判断Ig类型,还需用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M蛋白血症)的患者,在蛋白区带电泳中出现狭窄而浓集的蛋白区带,即M蛋白带。

溶血样本中的血红蛋白、陈旧血清中聚合的IgG、血清类风湿因子等,常可导致蛋白电泳出现假的狭窄蛋白区带,易与M蛋白区带混淆。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可作为检测M蛋白的初筛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常表现出某一类Ig显著增高,大多在30g/L以上;而良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血清标本中,M蛋白的升高较低,多在20g/L以下;多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表现为多种类的Ig水平同时升高,并且各类Ig升高的幅度不大。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中如出现双圈状沉淀环,则应注意标本中可能存在某些Ig分子片段的M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有助于对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诊断,而且还对良、恶性丙种球蛋白血症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M蛋白含量的多少常反映病情的轻重,M蛋白含量明显增高常提示病情严重。若治疗有效,M蛋白含量会逐渐下降,而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则逐渐升至正常。

三、免疫电泳

免疫电泳(IEP)是区带电泳技术和免疫扩散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方法。该法是鉴定M蛋白的常规方法之一,在区带电泳和Ig定量时发现异常疑似M蛋白时使用。

四、免疫固定电泳(IFE)

是区带电泳技术与特异性抗血清的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方法,是临床鉴定M蛋白最常用的方法。成为单克隆抗体定性和分型鉴定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测定时间短,整个操作过程仅需1.5~2h;敏感性高,能检测到0.51~1.5g/L含量的单克隆蛋白;结果直观,易于分析和判定。

第六节 轻链测定及临床意义

一、本-周(Bencejones)蛋白测定

本-周蛋白即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检测方法常用化学法(加热沉淀法)和免疫法两种。可用于轻链病的诊断,并对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等疾病的诊断、鉴别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帮助。

轻链病患者尿中可测得本-周蛋白,但血中反而呈阴性,其原因是本-周蛋白分子量小,极易迅速自肾脏排出,血中含量并不升高,检测时应当注意。同时,在某些情况下血中轻链发生聚合,不易从肾脏排出,尿液轻链测定阴性。

二、κ-Ig和λ-Ig定量测定

检测方法主要有单向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更加准确和快速。

第 4 页 共 6 页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