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入学考试-新闻学类-真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07年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入学考试-新闻学类-真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07年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入学考试

广播电视新闻学 专业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共二部分)

第一部分 传播学(共150分)

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内

1.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 【 】

A.“子弹论”研究 B. “传播流”研究 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D. “使用与满足”研究 2.拉维斯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 【 】

A.环境检测功能 B. 文化娱乐功能 C. 社会协调功能 D.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3.美国学者赖特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 【 】

A.环境检测 B. 解释与规定 C.社会化功能 D. 提供娱乐

4.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是 【 】

A. 经济学派 B. 发展学派 C. 批判学派 D. 文化学派

5. 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做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是

【 】

A.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 B. 1940年的“伊里调查”

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

6. 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 【 】

A. “观点的公开市场” B. 自我修正过程 C. 沉默的螺旋 D. 民主参与

7.“培养”理论为称为 【 】

A. 培养分析 B. 教化分析 C. 媒介素养理论 D. 涵化分析

8. 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 】

A. 动态性 B. 序列性 C. 系统性 D. 结构性

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

【 】

A. 媒介即讯息 B. 媒介:人的延伸

C. 热媒介与冷媒介 D.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10.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发展阶段 【 】

A. 口语传播阶段 B. 文字传播时 C. 印刷传播时代 D. 电子传播时代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3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__________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

的基础上创造了__________印刷。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 __________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__________的观念。

12. 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19世纪__________年代的事情,其代表性的事情是__________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的转变,二是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的转变。

13.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媒介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中,英国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__________的制度,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采用的是__________的制度,美国虽然主要采用__________制度,但规定实行__________制。 14.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分析的“IPP指数”,是一个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15. 英国学者P·戈尔丁关于传播效果的分类,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结合,将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英国传播学者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 “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的《__________》、卡兹等人的《__________》,罗杰斯的《__________》以及克拉帕的《__________》。 18. 人们可以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做出判断。可信性包括两个要素: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传播隔阂

20. “拟态环境”

21. “媒介依存症”

22. “电子乌托邦”

四、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3. 如何解释“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

间”?

24. 为什么说“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5. 社会责任的媒介规范理论有哪些原理原则?

26. 什么是媒介技术的数字化?新媒介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的社会意义

五、综合分析题(本题共30分)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新文学家W·李普曼认为,大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环境”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了人们的行为。40年代末,传播学者拉斯韦尔进一步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环境检测”功能。60年代B·C·科恩在考察报刊的国际报道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地成功的。”这些观点都是关于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的环境认知活动的影响问题。试结合传播学相关理论,联系实际,阐述舆论导向在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