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信息第1期(47)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港航信息第1期(47)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三月份,美国海岸警卫队访问团两次对深圳港口设施保安情况进行考察访问,对深圳港口设施保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八、港口操作效率创新高。近年来,各大班轮公司纷纷更换大船,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市场需求,2月9日,“古诺沃?马士基”靠泊盐田,盐田国际码头创造了单机每小时接卸68自然箱的新纪录。10月5日,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载箱量为1.1万标箱的“艾玛?马士基”轮首次靠泊深圳港盐田国际码头。码头首次采用10台岸吊同时作业,共接卸4336自然箱(折6421标箱),岸吊单机平均操作效率每小时63.5箱,创造了平均每小时接卸545.41自然箱的新纪录。目前深圳港是该轮在中国大陆唯一靠泊的港口。12月26日,蛇口集装箱码头创下了每小时装卸320.4自然箱的船舶作业纪录。盐田国际年平均岸吊操作效率达到35吊次/小时以上。各集装箱码头拖车在港区作业时间缩至30分钟左右。

九、深圳港被誉为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问世,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宁波港、广州港分居五甲,深圳港被誉为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排行榜显示,深圳港成为效益型港口,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

由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评出的2005至2006年度中国港口前十强集装箱码头中,深圳盐田国际、赤湾、蛇口三家集装箱码头均榜上有名,盐田国际再度蝉联第一,并入选2005年综合指标最佳集装箱码头。同时,在码头装卸效率等6个专项奖评选中,深圳港6次上榜。

十、大型国际航运会议在深圳召开。11月2日至3日,第三届国际海运(中国)年会在深圳举行。50多位专家与学者在年会上围绕着世界经贸发展的新趋势、高层视野──如何应对变革、港口与航运──互动与共赢等7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交流。

4月19日至20日,“2006深圳国际海事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高素质海员”主题,就“当代航运对海员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米特罗普洛斯出席论坛,并亲临蛇口集装箱码头参观考察。

深圳港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846.89万标箱

据快速统计显示,2006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17584.02万吨,同比增长14.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685.88万吨,增长19.25%;集装箱吞吐量1846.89万标箱,增长14.03%;进出港旅客390.67万人次,增长5.97%;进出港船舶26.11万艘次,增长3.05%,其中引领船舶靠离港22688艘次,增长6.9%。

2006年,深圳港生产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港口总体货量稳步增长。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占全国外贸市场份额1/3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为深圳港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货源,无论是集装箱还是大宗散(件)杂货及油气品,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盐田国际、赤湾港航股份、招商港务、盐田西港区、海星港口和蛇口集装箱码头分别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29.56万、526.08万、150.63万、56.77万、42.35万和236.2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79%、26.16%、9.99%、85.83%、9.81%和下降3.02%。东西部港口集装箱市场份额分别为48%和52%;全港出口重箱、进口重箱的比例分别为77.62%和22.38%。全球50家班轮公司在深开通了168条国际班轮周班航线。

二、港口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去年,深圳港口泊位建设步伐加快,疏港能力明显改善。盐田、蛇口、妈湾港区四个集装箱泊位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泊位岸线1200多米,堆场面积34万平方米。全港集装箱桥吊增至115台,龙门吊增至407台。盐田扩建、蛇口三期、大铲湾一期、铜鼓航道等工

程项目进展顺利。各港区泊位及疏港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步伐加快,港口能力需求与泊位及疏港能力不足的矛盾明显缓解。

三、港口发展举措明显加强。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采取多项举措,在规划、投资、政策、协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促进了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二是海关、国检、海事等口岸联检单位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减化手续、提高效率,为进出口货物通关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三是港航企业千方百计加大揽货力度,拓展班轮航线和国内沿海支线及珠三角驳船快线的覆盖面,采取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为深圳港货量的增长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四、港口发展面临新挑战。一是随着对外贸易摩擦的增多,周边港口新建泊位不断投产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二是政府及口岸单位对行业的服务理念、监管手段、时间与效率等尚待进一步改善,以适应港口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港口生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监管理念和手段尚待改进。 (周天麟)

深圳市政府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

意见》

2006年12月27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

为进一步推动深圳港由大港向强港转变,有关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提交会议审议。会议原则通过该《意见》并强调,加快深圳港发展,是全面贯彻实施“以港强市”战略,提高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综合发展实力、实现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20多年来,深圳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连续4年排名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确立了世界集装箱大港地位。但当前也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形势相

当严峻,发展任务十分紧迫。会议指出,宽松的政策环境、过硬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政府服务等,是决定我们能否进一步抢占战略制高点、实现港口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围绕这些关键环节出台《意见》十分必要。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意见》的实施细则,正式推出后必须强力推进、认真落实。 (冯海东)

《深圳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纲》和

《深圳港支持保障系统总体规划工作大纲》通过专家

咨询

2006年12月8日,深圳市交通局(港务管理局)在深圳主持召开了《深圳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纲》(以下简称《规划》)专家咨询会,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院校、规划、设计研究单位、相关企业,以及特邀专家共4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在听取《大纲》编制单位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认为,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圳港存在总体通过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功能有待拓展、岸线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集疏运通道不畅等问题。抓紧完成《规划》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规划》工作大纲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月19日,深圳市交通局和深圳海事局在深圳联合主持召开了《深圳港支持保障系统总体规划工作大纲》(以下简称《工作大纲》)专家咨询会,来自深圳各有关部门的代表、码头公司以及特邀专家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在听取《工作大纲》编制单位介绍的基础上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为了强化深圳水上执行和维护国家权益、履行国际公约、提高国际地位,减少交通事故,确保船舶交通安全,提高港口生产效率,提升港口竞争能力,加强应急反应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防止水域污染,保护水域环境,进一步加快深圳港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