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1.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2.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呈“J”型曲线。

3.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

4.“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减小的。

5.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改变时,K值会发生变化。 6.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群的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自读教材·夯基础]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方法:

观察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 min分裂一次 ? ?

提出合理假设—在条件充足情况下,增长不受密度影响 ? ?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Nn=2 ? ? 检验或修正—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①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②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

n

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1)形成条件?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等

(2)数量变化: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3)数学公式:Nt=N0λ (4)曲线如右图所示。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①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1)形成条件?

??②有敌害

t(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又称K值。 (3)曲线如右图所示。

1.数学模型的形式可以是数学方程式,也可以是曲线图。试分析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相比,有何优点和局限性。

提示: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但数据不能直接给出;数学方程式更加科学、准确,但不能看出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2.试绘制出理想条件下种群“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 提示:

3.分析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的原因。

提示: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这些原因使种群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试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绘制其增长速率曲线。 提示:

[跟随名师·解疑难]

- 2 -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

项目 前提条件 “J”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图示模型 增长率 和增长 速率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K值 联系

2.“S”型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

环境阻力“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 根据“S”型曲线的特点: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①应设法增大环境容纳量(K值),如加强生物生存环境的管理;②捕捞、采伐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而且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

K/2左右。

(2)若要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①应设法使其环境容纳量(K值)变小;②通过引入天敌等措施,将种群数量尽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3)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K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K值,否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导致K值下降。

[特别提醒]

(1)K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容纳量,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引起K值的变化,因此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2)在饲养经济动物时,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即超过K/2后就要进行捕捞。 名师课堂:种群数量的增长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自读教材·夯基础]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 3 -

(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实验步骤(供参考)

(1)加培养液: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接种:将酵母菌接种于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培养:将试管在28 ℃条件下连续培养7 d。

(4)计数: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将估算的数值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d) 数量(个) 1 2 3 4 5 6 7 ……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这是为了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 2.探讨: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提示:酵母菌在不同时间内的数量可以相互对比,不需另设对照实验,但需要做重复实验,以保证计数的准确性。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思考应采取何种措施。 提示:稀释一定倍数(如10倍)后重新计数。

4.探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提示: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应只计数任意相邻两条界线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任意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 (5)当小格中的酵母菌过多时,可以增大稀释倍数然后再计数。 2.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右图所示的增长曲线。 (1)曲线的总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

(2)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

- 4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