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2.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共1课时名师精编教案(苏教版必修2)7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语文2.2.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共1课时名师精编教案(苏教版必修2)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名校名师推荐…………………………………………………

2.2.1《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共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一、理清课文主要情节,掌握主人公索科洛夫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遇,体会他内心

的悲喜之情。

二、体味课文中四处跟眼泪有关的情节,感受索科洛夫由于战争所受的伤害、摧

残。

三、通过一些列图片和数据,体悟战争所造成的血与泪的控诉,理解“一个人的

遭遇”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苦难,战争更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的噩梦。

四、联系实际,当今世界总体上呈和平态势,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仍频频

发生,战争的种子仍在不断酝酿,我们应该祈求和平,并且思考应该为和平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课文中四处跟眼泪有关的情节,感受索科洛夫由于战争所受的伤害、摧残,理解“一个人的遭遇”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苦难,战争更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的噩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教读课

【教学方法】

电教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教师语:“依照惯例,首先是我们的‘课前五分钟展示’(学生朗读自己的作

1

……………………………………………………………名校名师推荐…………………………………………………

品),我们都深知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但是生命却是非常脆弱的,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让生命之花凋零枯萎。而战争正是最为沉重、最为惨烈、最具破坏性的人祸,它对生命的践踏是何其血腥、何其残忍。我们一起来看晚唐诗人曹松的《己亥岁》(学生齐读)

己亥岁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争让许多人失去生命,也让很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个人的遭遇》,听听那亲历战争之人对它的控诉吧!”

二、检查预习(字词) 着想 zhúo 梗概 gěng gài 如鲠在喉 gěng ....哽咽 gěng yè 邂逅 xiè hòu 狼吞虎咽 yàn .....勋章 xūn 嗜好 shì 狙击手 jū ...耽搁 dān 胡诌 zhōu 一撮盐 cuō ...绞痛 jiǎo 吝啬 lìn sè 小雏儿 chú ....

三、作家简介 肖洛霍夫

苏联作家,生于俄罗斯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辍学。1926年肖洛霍夫开始构思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14年间完成四卷本。小说引起多方争议,但仍获得广泛的声誉,并获得斯大林奖。

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的讲述,构思成小说。

四、文本研习

小说题目为“一个人的遭遇”,那么小说写了谁的遭遇?怎样的遭遇?最好是用曲线图的形式,标注出“我”的人生起伏 索科洛夫的遭遇及情感变化?激动极了成功逃亡悲“喜”人生!喜气洋洋找到儿子轻松变软领养孤儿受伤被俘妻女炸死穿心悲痛儿子牺牲埋葬欢乐出了车祸悲愁的心五、与文本对话 中国有个说法,以为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早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失子,而

2

……………………………………………………………名校名师推荐…………………………………………………

索科洛夫几乎遭遇了人生中的所有最大的不幸,在面对着种种不幸时,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被生活击倒,有的人只会无助地哭泣流泪,那么索科洛夫面对这种种不幸时又是怎样的反应?他哭了吗?流泪了吗?

找出小说中有关流泪哭泣的描写,注意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说说人物为什么而哭?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个性?

1、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眼看梦想实现的时候,却传来儿子阿拿多里牺牲的噩耗。

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都“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 “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否是他的无情?

战争毁灭了家园,如果说没有了家,还有亲人的存在,就还有重建家园的希望,有亲人就有家。可亲人又一次被夺走生命,则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随之破灭,他被抛进了彻底绝望的低谷。战争在他心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伤痕,流走了眼泪留下了苦痛和悲伤,留下了对敌人对战争的痛恨。

那么他的眼泪“干枯”是否是因为心灵的麻木了呢? 不是。因为他明白“你既然是个男人,既然是个军人,就得忍受一切,应付一切”,在他看来,也是在苏联人民看来,战争是男人和军人的事情,女人和孩子应该避开。索科洛夫完全懂得失去的一切对他具有的意义,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经受住了这系列打击,无泪的心痛这恰是他这一男子汉坚毅品格的体现。

2、收养凡尼亚的时候“我的眼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

前文说他的泪早已干枯了,可这里索科洛夫为什么又会流泪而且“忍不住”呢?他为什么要收养凡尼亚?(听老师范读课文,讨论思考)

他知道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又是“这样的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战争在他身上也留下了痕迹,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由于战争给自己带来不幸,使他更能理解和同情别人的不幸;由于自己失去了家,他更能理解和同情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的艰难。索科洛夫尽管没有力量改变自己的“被摧残得命运”,不能使自己“死气沉沉的眼睛”获得新的生命,但是他却能够改变这孩子的生活和命运。为了使孩子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光的眼睛,不再被蒙蒙的雨水浇灭,为了这个孩子不再去做一个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索科洛夫决定收养凡尼亚,并决定与他再也不分开了。

战争并未使他的心灵枯竭,相反的陶冶了他的心灵,使其焕发出了温暖的光辉。她眼泪忍不住流出来,以及收养凡尼亚,恰是索科洛夫温情的显现。另外,索科洛夫还在孩子身上又一次看到了“家”的希望,他可以使孩子确实像一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他这个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作者让这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人、失去一切的人,走到一起有何用意呢?

这个合二而一的共有命运,证明了遭遇战争失去亲人遭受心灵创伤的,不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的遭遇”,而是俄罗斯苏维埃人的命运,是“人的命运”。

由此还表现出作者关怀备至的培养春天的幼芽,竭尽全力不让任何阴影笼罩孩子的心灵世界的反战思想。

3

……………………………………………………………名校名师推荐…………………………………………………

3、“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为什么又会在他不知觉的时

候流泪呢?而且“浸透了”?

战争给索科洛夫带来了不幸的遭遇,尽管白天他表现得很坚强,但战争给他造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这一心灵创伤时时在隐隐作痛,也就难免“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4、“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

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为什么要及时转过脸去?

一方面,战争的灾难给人带了不幸,可是索科洛夫或者说俄罗斯人能够直面一切苦难的不屈不挠的意志,接受命运安排的坚忍深深地打动了“我”;另一方面,凡尼亚挥动着的粉红小手更触动了“我”的悲悯之心,这使“我”在“清醒”的时候也流泪。

“我”所以转过头去,是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战争带给人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战争的真相,是为了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保住一些童心,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正所谓是“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鲁迅)。

五、拓展延伸

1、战争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总计高达3500万;各种损失折合当时美元计算数额高达1000亿。

二战各国死亡人数约5265万,其中军队1473万。 一战累计死亡847万人,伤残2120万人。 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7年里,世界接连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至少有1000万人死于兵火,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平均要过520天才有一天太平日子。 据外国学者统计,在1964年以前的5164年里,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如果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O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质腰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2、当今世界总体上呈和平态势,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仍频频发生,战争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