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新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高中语文必修三(新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琵琶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2)涵咏诗歌语言,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

(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3、背诵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

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热身】

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声,达则兼济天下。”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现存

语文必修3 1 导学案

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臵。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压抑和苦闷。)

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从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

3、凭吊白居易诗四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

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

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4、白居易诗四首: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在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酒杯长精神。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预 习 提 纲 一、预习范围:诗歌文本、文中注释及相关资料。 二、预习时间:15分钟。

三、预习方法:学生自读、小组讨论、老师答疑。 四、预习检测: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语文必修3 2 导学案

铮(zhēng) 迁谪(zhé) 浸(jìn) 悯然(mǐn) 恬(tián)然 转徙(xǐ) 枫叶(fēng) 荻(dí)花 捻(niǎn) 红绡(xiāo) 间关(jiān) 湓(pén)浦 憔悴(qiáo cuì) 霓裳nícháng 阑lán干 钿头di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浔(xún)阳 收敛(liǎn) 管弦(xīán) 乍(zhà)破 幽咽(yè) 收拔(bō) 裂帛(bó) 银蓖(bì) 暂(zàn)歇 水浆迸(bèng) 声声思(sì) 银篦(bì) 铁骑(jì) 六幺(yāo) 冷涩(sè) 沉吟(yín) 商贾(gǔ) 春江花朝(zhāo) 悄无言(qiǎo) .2、理解下面词语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掩抑:掩蔽,遏抑。 等闲:随随便便。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快弹:畅快 .3、一词多义

感斯人言 (话,名词) 遂命酒 (吩咐,命令)

命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命曰《琵琶行》 (取名,动词) 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数 暂 使快弹数曲 (几,数词)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这,代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 (数量,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是,动词) 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副词)信

4、词类活用

梦啼妆泪红阑干(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钿头银篦击节碎 (形容词用作动词,敲碎) ..5、古今异义辨析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因为长句 (古义:于是作。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朝前)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铁骑突出刀枪呜。 (古义:指冲出来。 今义:指鼓出来。) ..

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指叹息声。 今义:指低声交谈;虫鸣;自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义:指表示短暂的时间,只指时间短。 今义指“暂时”,含有与将来.对比的意思。)

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指年龄大。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6、特殊句式

①本长安倡女。 ②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③感斯人言。 ④送客湓浦口。 ⑤谪居卧病浔阳城。 ⑥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⑦主人下马客在船。 (①判断句。 ②③被动句。 ④⑤省略句。 ⑥倒装句。 ⑦互文句。)

五、我的问题: 行 课 提 纲

语文必修3 3 导学案

一、问题预设: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找出诗序文和全诗彼此对应的部分。

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2、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七言短句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诗 人 琵琶女 浔江送客闻琵琶 孤寂月夜弹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月夜弹奏琵琶曲 (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同病相怜感慨多 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哪几个回合?找出诗中描写音乐效果的诗句。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邀相见,再闻琵琶诉沦落,三闻琵琶青衫湿。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醉人;“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二、生成问题:

1、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人物感情丰富、性格鲜明。

(1)故事情节。这是叙事的主干,也是人物活动的依托。这首诗的情节不算复杂: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仔细吟味,写琵琶女的自述,也是从诗人转述的角度道来,却无一不是她的心绪神情;写自己的贬谪之苦,虽然是直抒胸臆的独白,但又时时隐现出同病相怜的意味。写琵琶女,详昔而略今;写诗人自己,则略昔而详今。两相映衬,更见互补之妙。

(2)音乐描写。这首诗的音乐描写是贯穿全诗的,从开头的“无管弦”,到后来的“转轴拨弦”,到“四弦一声”,到“却坐促弦”,诗情随着乐律而变。琵琶女的演奏,可分前后两段,先是“自选曲目”《霓裳》《六幺》,后是“规定曲目”,即专门应诗人之请弹奏的乐曲。可以说音乐是双方交流的“第一语言”。

(3)景物描写。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如“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明月江水寒”都是以静衬动:前者接住水面上飘忽而来的琵琶声,次者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后者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4)情感描写。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

诗的情和景是相衬相生、互相作用的,可以说是景为情染,景因情而更美好;情借景重,情因景而更深厚。

2、如何欣赏这首诗的音乐描写?

首先是精彩的描摹,用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调,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成功地将音乐语言转换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是情感的传输,通过写

语文必修3 4 导学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