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区说明1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起步区说明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现状概况:

根据《九江市出口加工区总体规划》,确定出口加工区起步区选址在出口加工区南部,用地范围:南起综合工业园绿冬路,北至凤栖路,东至综合工业园外环东路,西至昌九高速公路,用地面积为0.987平方公里。 二、发展条件分析:

2.1 用地内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土石方量小。

2.2 用地交通条件良好,起步区南侧绿冬路已经修建,起步时办公、供电、给水、电信等基础服务设施可依托综合工业园现有设施。 2.3 用地拆迁量较少。 不利条件:

2.4 区内有两条高压线(220KV、110KV)从用地内穿过,给区内用地布局安排和道路

组织增加了难度。

三、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法》

2、《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条例》

3、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九江市及开发区“十五”计划及远景规划 6、《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0-2020) 7、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03-2020) 8、九江市综合工业园总体规划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 10、《出口加工区隔离设施及海关监管设施标准》

四、规划指导思想、原则、性质、期限和规模

4.1 指导思想

①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 按照海关的监管要求进行用地布局,并具有较强的弹性,适应发展模式的变化。 ③ 交通顺畅,因地制宜,减少成本。

④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服务体系,简化功能配置。

⑤ 突出入口形象,提升环境品味,显现时代风采。 4.2 规划原则

4.2.1 符合国家,江西省及海关等对出口加工区建设的规范和要求,符合九江市总体规划,

对该用地功能的控制要求,并为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4.2.2 严格按照海关总署关于《出口加工区监管的暂行办法》和《出口加工区隔离设施及

海关有关监管设施标准》,合理安排区内用地和组织区内交通。

4.2.3 紧扣加工区开发建设及管理的需要,提供完善的开发控制指标体系,兼顾确定性与

灵活性。

4.2.4 区内用地和道路建设依山优势,合理布局,投资经济节约。

.2.5 注重区内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从而提高区内的建设品味,提供宜人的工作

环境。

4.3 性质

出口加工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关实行封闭管理的专门从事出口加工业务的特

定经济区域。

4.4 规划期限: 2005-2006年 4、规划规模及范围:

起步区用地面积为0.987平方公里。

五、用地现状及分析

5.1 用地分析

用地呈梯形形态,总用地0.987 k㎡。

用地内地形: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最低点高程:36.1m,最高点高程:57.4m。 南片用地有220KV、110KV高压线穿过,给土地的开发建设带来诸多不便。

4

附表一:起步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代号 用地类别 占地面积(公建设用地比例(%) 顷)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3 三类居住用地 R4 四类居住用地 中小学 C 公共设施 C1 行政办公用地 C2 商业金融用地 C23 其 商务办公用地 C26 中 市场用地 C3 文化娱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M 工业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地 M2 二类工业用地 M3 三类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T1 铁路用地 T2 公路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S1 道路用地 S2 广场用地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1 供应设施用地 U2 交通设施用地 U3 邮电设施用地 U4 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G 绿地 G1 公共绿地 G2 生产防护绿地 6 6. 1 D1 军事用地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92.7 93.9 E1 水域用地 8.435 8.5 E2 耕地用地 64.5 65.3 E3 茶园地 E4 林地用地 15.51 15.3 E6 村镇建设用地 10.25 10.3 用地总计 98.7 100

六、土地利用规划

6.1 出入口

出入口是出口加工区集中形象体现,完成内外货运,实现人流进出,实行关口检验的场所。因此出入口的位置相当重要。

规划认为,出入口应随起步区同步建设,便于及时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应依托1#、2#路,实现货物流通。远期要为整个出口加工区服务,应位于适当的位置,因此确定主入口位于起步区南部。

规划将海关监管、公建服务设施都设置于入口南部,加工区围墙以外。 6.2 海关监管仓库及出入车检场。

海关监管仓库是指进关原材料或出关货物的临时停放场所,受到海关的监管。应处于入

口附近,并易于进出。因此设置于入口后的东侧。

在海关监管大楼西侧,设置进出关口的车检场。 6.3 水面和高压走廊的安排

在规划区内,现状有两条河分别用地的北部和南部穿过,现有河道宽窄不一,上游

来水均是庐山来水。在满足加工区用地要求和能满足上游及加工区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规划分别对河道进行适当整治,两个河道和昌九高速公路的接口保持不变。设计河道断面分别为,南部河流宽10米,北部河流宽15米。可以满足用地和排水要求。 在用地范围内,九江至南昌输电主干线220KV高压线从小区东侧穿过,110KV从起步

区北部河流旁穿过,根据城市电力规范要求确定220KV,110KV线路高压走廊宽度分别为40米、20米。 6.4 加工业用地

除上述功能性用地和必需的市政、道路用地,其它均为无污染的一类加工业用地。 6.5 监管用地放在加工区南部主路东侧围挡以外,用地面积控制在4.16公顷。

6.6 加工区围挡沿巡逻道外围5米设置,考虑到未来和二期出口加工区建设的衔接,起步区

北侧围挡建在凤栖路道路中线北侧2米处,起步区围挡采用金属槛栅式。

起步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分 类 用地名称 规划 代 号 面积(公顷) 比例(%) M 工业用地 71.1 72.03 M1 一类工业用地 71.1 72.03 C 海关、管理办公用地 4.16 4.21 S 道路广场用地 8.098 8.2 S11 干路用地 6.696 6.78 S19 巡逻道用地 1.402 1.42 W 仓储用地 4.88 4.94 W1 普通仓库用地 4.88 4.94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856 0.86 G 绿地 6.481 6.56 G11 公共绿地 2.727 2.76 G22 防护绿地 4.718 4.78 E 水 域 2.157 2.18 合计 98.7 100

七、道路交通规划

7.1 道路系统规划

考虑到出口加工区的用地性质,且在市场和引进企业不确定情况下,区内的道路网设置不同于城市的一般性道路网。

道路共分为四级布置,即:主要道路(不可变动),次要道路(可以有限地变动),支路和

巡逻道。考虑到海关巡防需要,在周边设置宽4米的巡逻道。

充分考虑出口加工区的性质、特点,道路采用方格网形式,巡逻道沿围墙布置,路面宽4米,加工区中部设一条主路,道路宽度为12米,另外结合用地安排次要道路,路面宽9米,结合河道两侧各安排宽度为7米的支路。加工区道路,不设人行道,道路断面形式具体见道

路交通图。在加工区南侧靠海关监管大楼旁设统一的停车场。 道路宽幅:卡口道路,道路红线宽20米; 主干道红线宽16米。 次要道路红线宽9米。

支路红线宽7米,巡逻道红线宽4米。

八、竖向规划

竖向规划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地势,尽量减少土方量;有利于排水。

出口加工区南部起步区地势较为平坦,相对高差21.3m,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根据对

用地现状的分析,遵循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本着合理利用土地,节约投资,尊重自然的原则,对出口加工区进行竖向设计,道路最大坡度2.7%,最小坡度 0.3%。

在场地排水方面,根据地形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合理组织场地排水,总的排水方向是从东到西,从北向南穿越昌九高速公路向西排放。 九 绿地系统规划

为了保证加工区内生态的质量,提升出口加工区的环境品质,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构筑区内环境优美的生态绿地系统。沿昌九高速公路侧设置30米宽的绿化防护林带,在河道两侧,各安排宽度为10米左右的沿河绿化带,另外加强道路绿化。沿“220KV、110KV高压线路设宽度各为40,20米的高压走廊”。 7.3 景观规划

根据出口加工区的特点,合理组织区内景观环境,主要公共建筑设计应体现时代特征,区内工业厂房应突破旧有厂房设计理念,应注意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体量,除了公建设施外,高度控制在15米以下,建筑色彩应以明快色调为主。

十、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0.1 给排水工程规划 10.1.1给水系统规划: 1、总用水量的预测与计算:

参照用水标准指标为:工业用水120T/ha日,仓储用水20 T/ha日,公共设施用水50 T/ha日,市政及消防用水量按总用水量10%计,不可预计用水量按总用水量10%计,到规划期末用水量约为1.0万T/d。 2、水源规划:

目前沙河县城有自来水厂一座,规模1.8万T/日,其中地表取水1.5万T/日,深井取水0.3

万T/日,该厂由于水源关系无扩建可能,由于县城每天实际用水量只有0.6万T/日,综合工业园日用水量0.3万T/日,所以尚有富余水量,可满足出口加工区前期用水量。远期用水量应由九江市第四水厂供水。

3、本规划给水管网工程是根据总体规划给水工程(包括九江沙河水厂扩建和新建九江第四水厂等两个水源考虑加工区的给水情况,主要干管规划中选在主干道远东路敷设一条DN600管道,(主要考虑县水厂扩建和新建第四水厂的水源管道路线较远及其沿线供水等情况,若管径选定较小,可能影响加工区内的给水。为了减少管线沿程损失,故选用了DN600为主干管。次干管则分别为DN400,DN300,其他连接管为DN200或DN150以下。主要考虑水源给水和局部管段发生故障后供水安全性校核,(管网布设,初期布置为树状,远期连成环状网)。 10.1.2 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方式:出口加工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 雨水工程规划:

降雨重现期P:根据规划区的地形特点和建设性质的重要性,确定设计降雨重现期为2年。 径流系数Ψ:根据规划区的降雨条件和地面条件,确定规划区的径流系数为0.6。 规划区采用九江县暴雨强度公式为:

0.7(升/秒·公顷)

其中重现期P =2,t = t1 + 2t2;地面汇水时间t1=10分钟;t2为管内流行时间;径流系数

Ψ=0.60。以此确定出口加工区雨水管渠的管径及截面形式。规划设计雨水量为:Q=ΨFq 规划设置雨水管道,采用高水高排、就近排放的原则,就近排入出口加工区内部或附近的管渠及河道内,以减小雨水管道的管径和埋深,节省投资。

雨水管道沿道路敷设,收集沿路小区和道路雨水,排入排放点。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的规定,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DN300,本次规划采用雨水干管DN500-DN600。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雨水管道坡度尽量与道路纵坡保持一致,力求减小管道埋深,节约投资,雨水管竖向交叉时并尽量布置在其他管线和污水管线之间。

雨水排出口为非淹没式出流。(指河道在正常水位时)对于一些纵坡较小的道路,在设计施工时可通过增加变坡点或雨水口的方式来解决雨水的快速排放。

现状加工区内的2条河道分别从出口加工区的南部穿过,根据加工区用地功能安排的特

q=1040(1+0.6lgP)/(t+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