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考复习学案(教师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4年学考复习学案(教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

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 D )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10.某同学在探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时,已经收集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 由贸易区等相关素材。你认为他最好还应该补充的素材是 A.北约 B.华约

C.欧盟 D.世界银行 11.下列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B ..A.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 C.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12.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华沙条约组织 13.随着《里斯本条约》的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C ) A.二战后法德的和解 B.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C.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 D.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14.2012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4月13日,已有28525人死亡或失踪。如果日本为灾后重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 B )

A B C D

15.当今中国青少年喜欢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米老鼠的衣衫,吃唐老鸭泡泡糖??就连含高脂肪高糖的美式快餐,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也“所向披靡”。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B ) A.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C.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D.各种文化传播工具的丰富

1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实力也在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美国加强了与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亚洲太平洋地区也开始谋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两极格局的瓦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为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经济的交往、合作提供了规范的平台。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什么体系?(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前欧洲、北美洲、亚洲太平洋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名称。(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推动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16.(1)世界货币。(2分)

(2)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6分)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等。(任答三点即可,6分)

必修三 文化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解读】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运用)

⑴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 原因

①经济上,井田臸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分封臸、宗法臸崩溃。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并得到统治者的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由于私学兴起,使得“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转移。 ⑶ 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②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③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1.孔子的思想主张

2.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与主张(运用)

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包括:思想核心是 。强调统治者要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 ”。首创 ,主张“有教无类”。 ⑵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思想主张有:实行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主张 。

⑶ 荀子的思想主张,主张统治者用“ ”和“ ”,以得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提出“性本恶 ”。

⑷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万物的本源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同时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运转,有无、难易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⑸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①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驶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群臣。 ②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③ 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臸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理解)

⑴ 思想来源:以儒学为基础,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⑵ 主要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 ”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 ”和“ ”。 ③提出“ ”,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臺序。

4.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理解)

⑴ 正统地位的确立 ①时间:西汉武帝时期

②原因: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因而被汉武帝采纳。 ③措施: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兴办太学, 在各郡县设学校。位。

⑵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 宋明理学、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识记)

⑴ 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⑵ 心学:南宋:陆九渊 ;明: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6.“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理解)

⑴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⑵ 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⑶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⑷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7.明清时期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理解)

⑴ 李贽——离经叛道

① 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⑵黄宗羲——抨击君主专臸

① 思想主张:对君主专臸进行猛烈抨击,尖锐揭露君主专臸是天下之大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臸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 意义: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的反专臸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⑶ 顾炎武:

① 思想: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创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 意义:开学术研究崇尚实用,开朴实学风的先河。 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①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认为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